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一個小村庄如何回答鄉村振興“大課題”?自貢貢井實踐:讓“流量”變“留量”,“顏值”創“產值”

2025年09月19日14:33 |
小字號

仲夏黃昏,旭水河淌著碎金。在橋頭鎮白房村的便民廣場上,76歲的陳大爺指著眼前燈火通亮的彩虹步道,對游客笑呵呵地說:“那兒原來就是個土坡坡,現在晚上亮堂堂,城裡人都跑來跳舞哩!”他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寫滿了自豪。

這個曾經因交通閉塞而淪為“孤島”的半島村庄,如今靠“一朵花”吃上了“旅游飯”,迎來美麗蛻變。

“一事一議”議新景 “宜居宜業”迎豐年

“咱們村的事,還得咱們自己議!”在白房村百年黃桷樹下召開的“一事一議”院壩會上,村支書練剛話音落下,現場村民連連點頭。通過10余場這樣的院壩會,村民們共提出20條建議,最終確定實施自貢市貢井區橋頭鎮旭水河白房村段護河堤區域提升改造項目。

“咱們河邊新修的觀景台和長椅可真方便,走累了隨時能坐下歇歇腳、看看景!”村民李大媽高興地說,“這兒視野好,河水、樹蔭看得一清二楚,白天晚上都有人坐這兒聊天鍛煉,又舒心又有人氣!”

白房村的變化是實實在在:2.5公裡彩化道路如彩虹環繞,67盞太陽能路燈點亮鄉村夜晚﹔2座生態公廁有效解決游客“方便難”﹔水文觀測點既守護防汛安全,也成了科普小課堂。

最讓村民驕傲的還得是百畝油葵輪作項目。“這可真是‘一箭三雕’!”練剛掰著指頭算起了效益賬:“前期以花為媒激活旅游,帶火餐飲民宿﹔后期精深加工,榨取‘液體黃金’。”正在直播的村民小劉手機響個不停:“訂單都排到下個月了!”

“夜經濟”點燃煙火氣“鄉愁味”留住遠方客

如果說基建改造是“塑形”,那麼豐富的農旅活動便是“鑄魂”。

華燈初上,白房村變身露天狂歡場。8月29日開幕的農旅融合消費季活動,讓靜謐村庄沉浸於歡聲笑語之中。夕陽余暉洒在河面,與村民們的歡笑聲交相輝映,美如畫卷。

“九大碗”體驗區人氣最旺。70多張圓桌次第排開,蒸騰的熱氣裹挾著花香。“這粉蒸肉用的是糧食豬!”鎮干部端著餐盤熱情推介,“嘗嘗‘橋頭三嫩’,咱們鎮的非遺美食!”

成都游客李女士一邊拍攝一邊感嘆:“在花海邊吃壩壩宴,遠處是夕陽河流,能在七夕節體驗到這份浪漫,我要多拍照記錄,讓朋友都羨慕!”

夜市上,40多個攤位蜿蜒如龍。村民帶來的蔬菜水果、土雞蛋、蜂蜜等農產品備受青睞。67歲的王大爺攤位前圍滿了人:“我家的巨峰葡萄是優質品種,今天摘今天賣,一會兒就搶光!”張大姐熱情地招呼游客嘗蜂蜜:“先嘗后買,咱們的日子越過越甜嘍!”

據統計,通過為期一個多月的油葵賞花季和農旅融合消費季等活動,白房村累計吸引游客超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增收近10萬余元。

“一鎮一品”精准破題 “百村百業”全面開花

接下來,橋頭鎮以非遺“橋頭三嫩”為IP,推出“半島漫游+果蔬採摘+農耕體驗”組合產品,推動游客從“路過”轉向“停留”。來自成都的王先生贊不絕口:“沒想到一個鎮這麼好玩,上午摘果,下午賞花,晚上品宴,下次還帶朋友來!”

橋頭鎮的鄉村振興實踐,正如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在貢井區蕩起層層漣漪。

近年來,貢井區持續推動“一鎮一品”差異化發展:成佳鎮以“龍須淡口”非遺工坊為支點,整合大頭菜和葡萄產業,打造四季採摘與研學鏈條﹔建設鎮依托“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招牌,以荷為媒開發荷花宴,聯動周邊體育公園和健康旅游基地,構建多元業態﹔蓮花鎮借紅楓資源打造“彩色經濟”,結合賽事活動拓展生態休閑和民宿板塊﹔五寶鎮聚焦優質糧油作物,推動“園區+院落”融合發展……

從“一鎮一品”到“百村百業”,貢井區正通過深挖文化內涵、激活產業動能,推動鄉村振興從“點上開花”向“面上成景”跨越,繪就“鹽都發端·多彩貢井”的嶄新畫卷,讓鄉村振興的種子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李惠玲)

來源:自貢網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