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安得評丨打造美好山居生活新樣板

2025年09月19日11:36 |
小字號

有一種生活,叫山居。

有一處邂逅,在華蓥山。

“華蓥山上居”,是詩意棲居的向往,是療愈心靈的歸途,是美好生活的日常。

在這裡,共赴一場“有一種生活叫華蓥山上居”的浪漫之約。

(一)

山居生活,素來是中國傳統人居理想之一。

陶淵明渴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生活,王維尋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寧靜時光,張曉風筆下“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的浪漫情意,詩人描摹的山居生活,既是視覺的晨昏風露,又是心靈的慰藉療愈。

華蓥山以雄奇壯闊的山形山勢、秀美多姿的風光風貌、清新宜人的涼爽涼意,同樣能成就我們的詩和遠方。

從“華蓥山上游”到“華蓥山上居”,一字之變,折射出對華蓥山功能和認知上的深刻轉變。這是對山地資源開發邏輯的全新認知。

華蓥山脈南北縱跨川渝15個縣(市、區),最高峰高登山在廣安境內,海拔1704米,也是四川盆地底部最高峰。華蓥山經過億萬年變遷,形成了從寒武紀到侏羅紀的完整地質構造,山間植被豐茂,華蓥山廣安段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每立方厘米富含負氧離子16萬余個,夏季氣溫平均22℃。“東朝寶鼎”的鼎盛庄嚴,“紅岩”故裡的革命薪火,“三線”建設的工業脊梁,賦予了華蓥山深厚的文化底蘊。

擁有得天獨厚的“紅色、綠色、特色”資源稟賦,如何挖掘文化內涵和生態價值,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造福於民的金山銀山?廣安打破“游山玩水”的短期流量思維,重塑“居山樂水”的價值追求。

從“觀光導向”到“居養核心”,厘清山居發展主線。跳出傳統山地“重游覽、輕沉澱”的思維定勢,轉向以“居”為核心,讓訪客變住客、游覽變棲居。把“22℃的夏天”“森呼吸”等資源轉化為旅居日常,把紅色文化、川東民俗從參觀內容融入生活場景。

這一認識上的轉變,是對市場規律的深刻認知、精准把握和敏銳反應。

單一的觀光旅游只能帶來流量,不能變現留量。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居市場需求調查報告》顯示,一、二線城市青年開始主導旅居的新風向。“候鳥型”旅居是當前的市場主流,避暑、避寒、度假等旅居方式愈發火熱。越來越多旅行者開始放慢腳步,變“打卡式旅游”為“沉浸式旅居”。

毗鄰重慶、背靠川東,廣安坐擁七千萬人口消費大市場。隨著“同城融圈”首位戰略深入實施,全面推動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一體化發展,打造一個比肩莫干山的山居生活地,吸引川渝兩地消費人群紛至沓來,是做活文旅的現實需求和應有之意。

廣安堅持亮山亮水亮文化,全力做強“小平故裡·安逸廣安”文旅品牌,持續擦亮“小平故裡行·華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文旅新名片,塑造全域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

“華蓥山上居”,正在打開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二)

理念落地,從來不是紙上談兵的空想。誰來建、怎麼建、建成什麼樣,都需要改革創新來破局。

山地資源開發體量大投資大,在目前國內大企業大集團普遍減持重資產的環境下,將資產整體打包,找人接盤,買方市場信心不足﹔全部交由“政府包干”,資金籌集壓力巨大。

改革的動能有多大,發展的勢能就有多強。

不搞“一刀切”。規劃交給政府,做好頂層設計,避免資源浪費,防止無序或過度開發。投資交給市場,在一盤棋、一張圖的總體框架下,採取“適度分散、串珠成線”開發模式,避免“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投資風險,形成自主可控、聚零為整的總體效應。培育既有“滿漢全席”又有“肉八碗”的多層次消費體系,讓“各花入各眼”的多元化消費需求都能在華蓥山找到落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借鑒莫干山成功經驗,構建“原鄉人+返鄉人+新鄉人”的三元參與體系。“原鄉人”依托舊院落、房舍,用小投入保留原真性,以親民的價格、煙火氣的味道吸引人﹔“返鄉人”帶回在外打拼的積蓄,用可承受的資金回鄉二次創業,開辟發展新天地﹔“新鄉人”利用豐厚資金,引入專業運營團隊,打造富有競爭力的品牌。三類主體協同發力,形成互補,既打破業態局限,又精准匹配游客需求。

文旅項目要“出圈”,拳頭產品要出名。廣安注重品牌效應引領,推出爆款產品,精准引入“上山上”等全國知名民宿品牌,形成項目落地、跟潮者遍地的虹吸效應。品牌是潮流引領。培育大眾化的消費市場,要用好品牌溢出效應,迅速跟進價格不等、服務相等、體驗相近的同類產品,形成規模效應。廣安組建民宿產業發展協會、成立華蓥山旅游民宿學院,培育本土運營人才,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踴躍進入,推動民宿產業規模化發展。

起勢於改革,也必然受益於改革。“華蓥山上居”成為廣安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標志性成果。

(三)

善謀者勝,遠謀者興。

巴蜀山水,重巒疊翠。“華蓥山上居”以青山為幕、雲居為筆,喚醒沉睡山谷,引來八方賓朋,體驗山居雅趣。這背后,是品牌、經濟與戰略三重效應的交響共鳴。

從“深閨”山水到“網紅”之地,樹立文旅新范式。

“有一種生活叫華蓥山上居”——不只是一句宣傳口號,已成為山居理想的現實表達,被游客譽為“與自然撞個滿懷”的治愈之境。“上山上·有朵雲”開業便迅速燃爆網絡,小紅書平台23天曝光超1700萬次,“上山上”系列山居民宿成就現象級文旅IP﹔由工業遺址煥新而來的“原舍·嘿礦熊貓”,成為游客爭相預訂的熱門之選,節假日更是一房難求。在華蓥山尋一場歸心之旅,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眷戀的詩意符號。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繪就鄉村新圖景。

“華蓥山上居”正推動華蓥山從“流量爭奪”邁入“價值創造”,真正讓綠水青山化作金山銀山。廣安圍繞“居”字布局全產業鏈,沿途打造華蓥山歡樂谷、紅岩鄉文旅小鎮,引入“蓥山時光”民宿餐廳,落地奶茶、火鍋、燒烤等多維業態,推出“山澗有溪”網紅營地,構建“日可體驗、夜能消費”的全時旅游生態。2024年,華蓥接待游客629.5萬人次,同比增長10.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6.5億元,同比增長12.4%。

文旅要長紅,民生需共振。廣安建立“國資+集體+民營”合作運營模式,創新“產權不變+資產入股+帶農增收”利益鏈接機制。村民閑置農房化身精品民宿,實現“家門口”致富﹔華蓥山土蜂蜜等特產借勢走紅,形成“民宿+山珍”的良性循環……民宿綜合收入突破千萬元,帶動本地村民戶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

從一域品牌到區域平台,開辟協同新路徑。

“華蓥山上居”已超越旅游本身,成為廣安融入重慶都市圈,建設重慶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做大做強重慶文旅主市場的重要載體。

廣安用好華蓥山橫跨渝廣的區位優勢、受人追捧的市場優勢,積極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近三年投資216億元,實施166個文旅項目。搭線重慶市文旅委,共制年度協同發展清單﹔牽手毗鄰10個區縣,成立環華蓥山文旅聯盟﹔開通川渝首條紅色旅游低空航線……華蓥山實力“圈粉”重慶人,成為旅居出行的重要目的地。

秋韻華蓥山,新妝待客來。“華蓥山上居”,正成為一種生活。在這裡,總會邂逅不期而遇的美好。

來源:魅力廣安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