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遂寧:“鋰”想之光點亮“鋰電之都”新未來——探索成渝中部“鋰電之都”的崛起密碼

2025年09月18日14:12 |
小字號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速融合、加快打造西部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宏大藍圖中,一場以“白色石油”——鋰為核心的新能源浪潮,正讓“成渝腹地”遂寧煥發全新活力。作為新能源鋰電池的關鍵原料,鋰是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資源,而遂寧正以這一戰略性資源為錨點,構建起覆蓋鋰礦加工、鋰電池材料、電芯制造等的全產業鏈體系,從傳統城市蛻變為全國鋰電產業高地。

遂寧鋰電新能源產業起步早、系統規劃早。2013年在全省率先規劃鋰電專業園區﹔2019年被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授予“鋰業之都”。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遂寧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2022年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賦予遂寧“建設成渝中部現代化建設示范市和鋰電之都”的發展定位。遂寧市委、市政府錨定“鋰電之都”目標,始終將鋰電新能源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大力培育,市委全會作出《關於高質量建設“鋰電之都”以特色優勢產業引領新型工業化的決定》,高位推動“鋰電之都”建設成為遂寧閃亮的城市名片。遂寧鋰電先后成功入列全省首批特色優勢產業試點、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全省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主要承載地,入選全國城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特色案例。2024年,全市鋰電新能源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21.3%、對工業增加值增量貢獻率達86.8%,佔全市工業比重約1/3,近年來始終是全市工業經濟穩增長的第一動能。目前,遂寧鋰電新能源產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53戶,其產業規模約670億元,約佔全省鋰電產業1/4,成為四川打造世界級鋰電產業基地的核心引擎。

遂寧市委八屆十次全會提出的“實業興市”戰略,核心是通過強化工業和制造業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遂寧“5+1+N”現代產業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鋰電新能源產業在工業和制造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25年以來,鋰電新能源產業增加值保持15%的高速增長,體現了遂寧在動力電池與儲能電池雙賽道的精准卡位,更彰顯了全球鋰電資源博弈中的“遂寧分量”。

戰略引領筑根基

全產業鏈融通發展 科創人才賦能“鋰”想新征程

6月25日,遂寧市鋰電新能源產業建圈強鏈座談會暨企業供需對接活動舉行。“聚焦上游資源、中游電池、下游終端等關鍵環節,在建圈強鏈中聯動發展、提升能級”,成為遂寧搶佔鋰電新能源產業制高點的主攻方向。

近年來,遂寧錨定“鋰電之都”定位,以“圈鏈思維”統籌產業布局與園區建設,構建起“鋰資源開發—鋰電材料—鋰電池—終端應用—綜合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鏈條,各環節均集聚全國行業頭部企業,形成了“鏈主聚鏈屬、鏈屬輔鏈主”的融通發展格局。

射洪市、安居區、蓬溪縣分別明確“鋰電之都”核心區、引領區、拓展區定位,聯動遂寧經開區、遂寧高新區、船山區、大英縣全域發展終端生產及配套產業,“三園一區、全域配套”的發展格局加速成型,為鋰電產業差異化、集群化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上游“引資源”。天齊鋰業、盛新鋰業等龍頭企業在國內外鋰資源擁有量約佔全球11%,與甘孜州、阿壩州等鋰資源富集地深化合作,構建起一體化鋰資源保障體系。目前,全市基礎鋰鹽產能達8萬噸,2024年產量約佔全國7%。

中游“強材料”。聚集了四川裕能、四川鋰源、富臨新能源、四川朗晟等領軍企業,已建成國內最大的磷酸鐵鋰生產基地,年產能達46萬噸,2024年產量約佔全國18%,匹配正極材料前驅體年產能17萬噸,2024年產量約佔全國7.5%﹔聚集四川翔豐華、四川坤天等負極材料頭部企業,年產能達10萬噸,形成國內領先的鋰電材料產業集群。

下游“拓終端”。引進蜂巢能源、天勁新能源等終端產品,動力鋰電池年產能達22GWh﹔引進天萊新能源、勁銳通等消費電池產品,年產能達5億支﹔蜀礦環鋰建成全省首個全流程鋰電池回收利用項目,年處理廢舊鋰電池能力達2萬噸,實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發展。

在產業生態構建上,遂寧建成了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1個,其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天齊鋰業聯合重慶大學鋰電及新材料遂寧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學共建“鋰資源綜合利用與新型電池基礎鋰材料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上線運行“信用通”服務平台,建成全國首批、西南地區首家碳酸鋰期貨指定交割庫,服務產業鏈企業200余戶,碳酸鋰交割規模、周轉率居全國前列﹔國家鋰電材料及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正式啟用,覆蓋鋰鹽、正負極材料、電解液等多種原材料,以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類電池等終端產品,實現鋰電全產業鏈檢測能力覆蓋﹔開辦鋰電科技學院,將院校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從載體到生態支撐,遂寧已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產業發展體系,為“鋰電之都”建設插上騰飛翅膀。

效率革命強引力

跑出項目“加速度” “遂寧效率”向“遂寧品牌”加速蝶變

7月10日,全省優化營商環境現場工作會議在遂寧召開,省直部門代表、21個市(州)相關負責同志走進遂寧企業智慧服務中心、智能制造產教融合中心、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居基地等場所,探尋遂寧優質營商環境背后的“效率密碼”。近年來,遂寧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從“快辦事”的1.0版,向“控成本”的2.0版轉變,向“優生態”的3.0版升級。

“從初次洽談到正式簽約再到開工建設,隻用了不到1個月時間,遂寧的配套能力和辦事效率超出我們預期!”談及投資60億元的安徽相源圓柱形鋰電池生產項目的落地過程,企業負責人由衷贊嘆。這一案例,正是遂寧開展“效率革命行動”、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遂寧堅持“項目為王”理念,深入開展“效率革命行動”,項目全過程服務提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遂寧正成為企業口中“最好做生意的地方”。

遂寧企業智慧服務中心作為當地的“智能大腦”+“超級服務前台”,匯聚了67個部門、158個系統、124億條數據,搭建“3大基礎平台+6大創新平台”數字基座,建立“實業興市、引客入遂、效率高地、民生福地”4大領域19個應用場景。其中,“項目通”以“紅黃綠碼”預警+全流程“一鍵調度”為特點,將項目從策劃生成到竣工驗收各環節納入信息管理系統,項目審批和建設進度均提速50%以上。此外,遂寧還聚焦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兩件事”,堅持程序不減、時間減半,將涉企服務事項梳理到“最小顆粒”,做到定時化、定量化、公開化、規范化,推動企業辦事環節和時限分別壓減68.8%、89%﹔構建以“三大超市”+“五級增信”為體系的“信用通”﹔建設以“零証明、零跑腿、零重復”為目標的“三零城市”支撐系統,為全市經營主體提供精准高效服務,讓“遂寧效率”向“遂寧品牌”加速蝶變。

通過機制創新、流程優化、服務升級,項目招引和建設的“遂寧速度”不斷刷新,重大項目招引用時周期較以往同類平均壓縮50%以上,創造了江西東馳鈉轉干電池60天落地、武漢天鈉負極材料68天簽約,4個50億級鋰電項目30天內完成工商注冊的項目招引新速度。“讓遂寧成為最好做生意的地方”已成為全市上下精心呵護、企業家們爭相傳頌的新名片。

與此同時,遂寧始終堅持用戶思維,從企業角度出發,精准識別和回應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不斷降低“遂寧成本”,加快打造“成本窪地、效率高地”。

自去年以來,遂寧投入20.45億元升級改造園區電網,8個園區全部實現“雙源”供電,供電可靠性提升至99.89%,解決企業生產“線路閃火、停電摸黑”問題。降低用地成本方面,遂寧集中規劃強配套,編制產業用地“一張圖”,設立產業用地“儲備資源池”,常態儲備可供應工業用地1萬余畝,確保企業土地有保障、產業布局有空間。

硬成本做“減法”的同時,軟服務做“加法”:遂寧加強政策集成,在全面落實省級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政策基礎上,市縣兩級再拿出6600萬元支持經營主體,並同步梳理存量政策措施131條、免申即享類政策13項﹔選派144名“金融顧問”為351家中小微企業實行網格化服務,近3年累計解決企業融資需求71.39億元。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讓遂寧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遂寧營商環境評價獲“五連優”,創新開展“生態合作伙伴入遂行動”,常態化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在市內形成了“產品庫”即“原料庫”的隔牆配套集群,推動產業生態更優、企業成本更低。鋰電新能源產業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配套率超過50%。與此同時,依托本地骨干企業磁吸效應,協同引進上下游配套項目,實現盛屯9連投、富臨4連投、吶博啤酒“一拖七”等“引進一個龍頭、帶動一串項目、激活一片產業”的集群裂變效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遂寧共引進億元以上項目90個、總投資1114.4億元、同比增長232%,其中50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11個。特別是廣東先導項目的成功簽約,讓遂寧實現近三年百億項目“零的突破”。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遂寧、投資遂寧、贏在遂寧,共同書寫遂寧“鋰電之都”的發展新篇章。

協同聯動開新局

“三園一區” 差異化發展 深化成渝產業協同配套服務

9月6日,50余位海外僑商代表齊聚四川遂寧,拉開了川渝行遂寧市分段活動的序幕。在遂寧天齊鋰業有限公司,全球先進的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讓僑商們眼界大開。“該項目總投資14.3億元,2024年實現產值30.5億元,其產品純度達99.5%以上,為鋰離子電池產業提供核心原料。”項目負責人介紹道。

“參觀鋰電池工廠后,感受到了遂寧的發展速度,作為成渝中間的經濟走廊,我認為遂寧的發展潛力非常巨大。”驚嘆於遂寧在鋰電新能源領域的產業基礎和規模,馬來西亞華人姓氏總會聯合會榮譽總會長洪來喜對項目贊不絕口。

“射洪鋰電化工園區做核心、安居化工園區當引領、蓬溪配套園區拓空間,各縣區、園區各司其職、協同發力,才能讓遂寧鋰電產業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發展態勢。”遂寧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避免同質化競爭,遂寧圍繞“全市統籌、分區突破”的產業格局,為每個縣區園區提煉專屬產業標簽,構建起“三園一區、全域配套”的發展格局,推動鋰電產業差異化、協同化發展。

射洪鋰電化工園區作為“鋰電之都”核心區,集聚了天齊鋰業等一批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鋰電材料等核心產業,成為全市鋰電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安居化工園區作為“鋰電之都”引領區,引進安徽相源等重大項目,推動鋰電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蓬溪縣配套園區作為“鋰電之都”拓展區,重點發展鋰電材料前驅體等產業,為核心區、引領區提供配套支撐﹔遂寧經開區、遂寧高新區、船山區、大英縣則發展配套產業,實現全市產業聯動。

同時,遂寧充分發揮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成渝間重要節點城市的區位優勢,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集群,深化與成渝兩地的產業協同合作,成立遂寧鋰產業協會,《磷酸鐵鋰》系列團體標准獲評全國商會團體標准“領先者”榮譽,建成西南地區首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鋰離子電池制造業節點,以貫通產業鏈供應鏈為導向,加快賦能企業“智改數轉”和產業“建圈強鏈”。

錨定千億啟新程

布局新賽道搶佔制高點 讓全球鋰電產業明珠熠熠生輝

遂寧提出,要大抓工業、重抓制造業,堅定不移走好新型工業化之路。堅持“抓大扶小、提舊育新”並重,強化“建圈強鏈”思維,做強優勢產業、做新傳統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力爭到2026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加快培育鋰電新能源、食品飲料、油氣化工三大千億產業集群。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遂寧並未滿足於現有成就,而是以更廣闊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依托園區載體布局鈉電池、固態電池等新賽道,推動“三大千億產業集群”之鋰電新能源產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向著千億產業目標奮力沖刺。

在固態電池領域,天齊鋰業加速硫化鋰制備技術產業化,盛威鋰業開建固態電池金屬鋰負極項目,簽約落地10GWh固態鋰電池及5萬輛無人物流車項目,形成電池制造與應用場景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完成關鍵鋰材料、金屬鋰負極、固態電解質、固態電池等關鍵環節布局,為固態電池產業化奠定堅實基礎。在鈉電池領域,成功引進投資52億元的江西東馳鈉轉干電池、投資58億元的武漢天鈉負極材料等項目,填補遂寧鈉離子電池生產制造的產業空白,加速構建鈉電池產業鏈,推動“鋰鈉同行”發展,搶佔未來新能源產業競爭制高點,加快產業賽道新突圍,為新能源產業注入新動能。

以“鋰向新質·智勝未來”為主題的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將於9月19日在遂寧開幕。借勢借力國際鋰電產業大會,遂寧制定了清晰的項目投資目標:再簽約一批重大項目,聚焦四川佰思格、合源鋰創等14個5億元以上成熟在談項目,推動北京禾電等項目在第三季度簽約﹔推進安徽相源圓柱形鋰電池、富臨新能源鋰電正極材料生產等投資50億元以上項目加快建設進度,力爭年內一期竣工投產﹔再儲備一批有效投資信息,力爭下半年新獲取10億元以上有效項目信息30條以上,為鋰電產業持續發展儲備動能。

於遂寧而言,鋰電從來不是孤立的產業符號,而是深植城市肌理的“成長基因”——它讓城市的街巷間躍動著新能源汽車的輕盈身影,讓千家萬戶的光明裡流淌著儲能電站的可靠能量,將“實業興市”的藍圖化作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場景,也用從原材料到電池產品,再到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的扎實布局,印証了產業強市的必然路徑。

如今,依托“三園一區”的協同格局,這座城市正以“硬核”實力與“溫情底蘊”並行的姿態奮力前行。而即將召開的2025遂寧國際鋰電產業大會更讓遂寧成為匯聚全球智慧、鏈接國際資源的重要節點和平台,在國家“雙碳”目標的踐行中寫下驕人的“遂寧答卷”,為全球綠色發展注入鮮活的“中國智慧”。(麒麟)

來源:川經瞭望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