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行進中國︱“綠龍”出川 長江經濟帶“氣”更足

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
2025年08月27日15:0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川氣東送”一線工程源頭——普光氣田。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川氣東送”一線工程源頭——普光氣田。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晨曦微露,秦巴山間薄霧氤氳。一架無人機從201集氣站准時起飛,沿著蜿蜒的輸氣管線開始每日例行巡查。機載攝像頭俯拍而下,“鋼鐵長龍”穿行在蒼翠群山間,一條能源“動脈”躍動不息。

這裡是“川氣東送”一線工程源頭——位於四川達州宣漢的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氣田。自投產以來,這裡已累計向長江經濟帶輸送混合氣超1297億立方米,相當於替代標准煤1.2億噸。如今,科技賦能讓這座西部氣田“脈動”更加強勁有力。

“過去巡線靠雙腳,最險處要綁安全繩懸空作業。”巡線工王永偉介紹,普光氣田279公裡管線穿越秦巴山區,最高落差達800米,有些陡坡超過60度。“現在無人機2小時就能完成人工2天的巡線量,還能發現人眼難察覺的微小變形。”

停靠在無人值守機場的智能巡檢無人機。實習生 張皓馨攝

停靠在無人值守機場的智能巡檢無人機。實習生 張皓馨攝

如今,在智能無人機巡檢系統的指揮下,7架巡檢無人機從7個不同點位自動起降,每架每次最長續航50分鐘、巡查半徑7公裡,每日按計劃完成指定區域的全覆蓋自動巡查。它們在130米高空如同哨兵般,用高清鏡頭捕捉管道異常。系統投用以來已完成巡檢5861公裡,識別施工擾動、地質災害等風險46處。

在氣田“產氣冠軍”301集氣站,站內設備正以每秒24立方米的流量輸送天然氣。“含硫量每立方米225克,需經四級淨化才能外輸。”防腐工藝專家劉二喜緊盯智能管控平台,他介紹,高含硫天然氣在此經過胺液吸收、 Claus硫回收等13道工序,最終硫化氫濃度降至每立方米6毫克以下,優於國標要求。

距此三公裡的2號增壓站猶如“氣田心臟”。4台壓縮機組轟鳴運轉,將天然氣壓力提升至8.5兆帕。“這相當於給氣流安裝助推器。”技術人員解釋,增壓開採使氣田採收率提升12%,穩產期延長8年,日均處理930萬立方米高含硫天然氣。

普光氣田301集氣站。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普光氣田301集氣站。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氣田裡,科技賦能的環節無處不在。在淨化廠中央控制室,大屏幕實時顯示著2.6萬個數據點﹔智能算法提前72小時預測設備故障﹔AR眼鏡讓專家可遠程指導應急處置……“每個環節都布滿神經網絡,數字化使勞動生產率提升35%,關鍵設備故障率下降60%。”淨化廠相關負責人說。

夕陽西下,無人機完成當日巡線返航。它所守護的“鋼鐵長龍”正穿越群山,帶著天然氣這一優質高效、綠色清潔的低碳能源沿著2000余公裡的管道,經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直達上海,向著長三角不斷奔涌。這條橫貫東西的“綠龍”,正持續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實習生張皓馨參與採寫)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