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旅”,短劇類型化探索新思路

8月18日,一隻會說話的大熊貓“貊貊”登陸央視網、愛奇藝、紅果短劇等平台,一場“科幻+文旅”的精彩故事,以四川雅安的秀美山水和文化底蘊為舞台,在觀眾面前徐徐展開。由央視網、滎經貊貊文旅出品短劇《尋找會說話的貊貊》開播以來,充滿科幻色彩與滿滿“活人感”的故事為觀眾帶來了愉悅的觀劇體驗,同時,“科幻+文旅”的有機組合讓更多人看到了雅安滎經的青山綠水和非遺文化。“科幻+文旅”不僅為短劇的類型化發展給出了新解法,也給眼下競爭加劇的地方文旅融合提供了講“科幻”故事的新思路。
腦洞大開 點燃用戶好奇好故事永遠有吸引力
“熊貓開口說話了”,《尋找會說話的貊貊》巧妙借勢國民級IP大熊貓(古稱“貊貊”)的頂級流量,將《山海經》古籍中的瑞獸傳說與現代科幻設定無縫嫁接。“會說話的貊貊”這一核心設定成為有效的敘事鉤子,讓觀眾在頻繁的屏幕滑動中願意駐足。基於科幻設定的“陌生化”處理,故事成功點燃了用戶的探索欲,而想要真正留住觀眾,需要扎實的故事內核。這隻會說普通話的大熊貓“貊貊”用一條跌宕起伏的線索為我們引出了形形色色的精彩人物,自帶雷電效果的“七劫散仙”、能與動物對話的“德魯伊”、穿越時空的“爛柯人”……這些超脫常規的角色設定沿著環環相扣的線索脈絡依次登場,一步步帶領觀眾進入了充滿神秘色彩的科幻世界。精彩的科幻故事給持續的話題討論和用戶主動進行二次傳播打下了良好基礎。短劇雖然時長短,但對故事的要求並不應該降低,好故事永遠是吸引觀眾、實現深度傳播與長尾效應的根本磁石。
超現實表達 融合紀實手法打造沉浸敘事新模板
《尋找會說話的貊貊》的“科幻+文旅”魅力,不止於一個會說話的熊貓設定。它將雅安滎經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人文底蘊,通過科幻濾鏡進行了“實景幻化”。雲霧繚繞的龍蒼溝、奔騰的青衣江被賦予天馬行空的想象,文旅元素成為推動劇情、制造懸念、烘托氛圍的核心敘事元素之一。觀眾在跟隨主角探尋貊貊蹤跡的過程中,不自覺地被引領著“雲游”滎經,山水景色在科幻設定下被賦予了新的神秘色彩和故事生命,極大地增強了內容的沉浸感和代入感。同時,短劇採用的“偽紀錄片”創作手法,提升了用戶的沉浸感——通過模擬真實跟拍、手持鏡頭和紀實訪談等“偽紀錄片”特有的鏡頭語言與敘事節奏,進一步打造了一個虛實交融的想象空間。這種由“實景幻化”與“偽紀實”手法共同編織的沉浸式體驗,不僅讓觀眾深度卷入劇情,更在虛實交融的沉浸中產生更多代入式的思考,打造短劇沉浸式敘事的新模板。
科幻文旅深度融合 探索文化產品新形態
《尋找會說話的貊貊》通過“科幻+文旅”的深度有機融合,建立了一種全新的文化產品內在結構。劇中將滎經的山水地標與當地特色的非遺文化嵌入科幻世界觀,使自然景觀成為蘊含神秘能量的“秘境”或“時空節點”,非遺技藝則被創意轉化為驅動劇情的“超能力道具”或“溝通媒介”。用“陌生化”手法創作的虛構故事,與眾多滎經當地的真實文化旅游資源相結合,有效激活當地文旅資源的吸引力,又增強了內容的傳播穿透力與沉浸感,提升了觀眾線下打卡、體驗真實場景的意願,成功實踐了一種“敘事驅動、科幻賦能”的文旅傳播創新玩法。
《尋找會說話的貊貊》科幻和文旅兩大元素的碰撞,迸發出的能量令人欣喜。“科幻+文旅”深度融合,不僅成功破題短劇類型化探索新解法,更為地方文旅在移動端主戰場擴大聲量找到了全新突破口。在傳播實踐中短劇的“短”應該指向更短的傳播路徑和更直接的用戶反饋,而其在敘事空間、創作手法和文化承載能力方面都有無限潛力等待挖掘。期待更多像《貊貊》這樣的“融合創新體”涌現,在方寸屏幕間開拓短劇的長期主義發展之路。
來源:四川觀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