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臂 精准找穴 90秒 望聞問切
AI賦能 中醫煥發數字活力

智能理療機器人亮相展會。
“天眼”健康篩查系統。
從社區中醫館裡90秒完成心率、血氧等十余項篩查的AI“天眼”,到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精准復刻懸停灸、雀啄灸的智能機械臂﹔從守護居民日常康養的“太空艙”理療設備,到即將叩開海外市場的專利級康復產品……當下,成都在“中醫+AI”領域多點開花,正加速實現技術突破與民生落地的雙線躍進。連日來,記者深入相關企業和社區,深度揭秘傳統中醫智慧與現代人工智能的融合密碼,看千年岐黃之術如何在蓉城迸發全新數字活力。
展會上
智能理療機器人成為焦點
“3D視覺系統瞬間能掃描出穴位分布,機械臂能精准找到穴位,艾灸的時候像老中醫手法一樣,還沒煙味!”在日前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展區,剛體驗完倍益康智能艾灸機器人的市民連連稱贊。作為成都本土培育的上市企業,深耕康復醫療領域近30年的四川千裡倍益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以“理療機器人整體方案提供商”身份參展,帶來的3款智能理療機器人成為展區焦點。
其中,智能艾灸機器人堪稱“技術集大成者”。它通過高精度傳感器與高清3D視覺系統,能快速掃描人體並推導穴位分布,機械臂可精准模擬懸停灸、回旋灸、雀啄灸等多種中醫灸療手法,配合自主研發的“動態補償算法”,理療頭能隨人體曲面自動調整角度,確保舒適與安全。“產品內置16種理療方案,既融合了《黃帝內經》《針灸大成》的經典理論,又結合了現代臨床經驗,療效更有保障。”據倍益康副總經理蔡秋菊介紹,該機器人還配備智能淨煙系統,徹底解決傳統艾灸的煙霧困擾。
同期向世界亮相的還有按摩理療機器人與射頻理療機器人:前者集成智能定位系統,一鍵即可實現專業級深層肌肉放鬆﹔后者通過可控熱效應與物理按摩雙重作用,內置11種標准程序並支持個性化定制。“傳統理療器械功能單一,這3款機器人的集中亮相,既展現了我們800余項境內外專利的技術硬實力,也回應了用戶多樣化健康需求。”蔡秋菊表示,目前企業產品已覆蓋專業醫療與大眾消費領域,使醫療成本降低40%,可變振幅筋膜槍更獲美國FDA認証,即將進軍海外市場。
社區裡
機器人成“便民利器”
如果說倍益康的創新聚焦“技術突破”,那麼位於錦江區錦官驛街道為老綜合服務中心內錦欣頤康堂中醫館的實踐,則讓“中醫+AI”走進了居民日常生活。在這家中醫館裡,剛剛上線的“天眼”健康篩查系統與“小愈”理療機器人,構成了居民康養的“雙保險”。
“以前做一套中醫基礎檢查,排隊、檢測要大半天,現在站在‘天眼’前1分多鐘就出結果!”剛體驗完的胡先生拿著體檢報告說。記者看到,這台“天眼”系統通過攝像頭捕捉人臉微表情數據,結合 AI 醫學大模型分析,90秒內就能完成心率、血氧、情緒狀態等十余項檢查,測量血壓與傳統儀器誤差僅3mmHg。“AI是‘得力助手’。它快速完成初篩,醫師再結合數據辨証施治,效率和精准度都提升了。”中醫館醫生助理張嬌玲說,這一模式尤其受上班族青睞,“周邊白領抽午休時間就能來初檢,都說方便。”
理療區的“小愈”機器人則是頸肩腰腿痛患者的“福音”。這台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發的設備,融合40余年機器人技術與中醫“鬆、通、調、溫、補”五法原理,通過紅外熱成像識別勞損部位,用仿生氣流脈沖技術模擬針灸“得氣” 感。“比普通按摩椅精准多了,能找到我的疼痛點,力度就像老中醫按摩。”長期受頸椎病困擾的市民張先生說。
臨床數據顯示,配合“小愈”理療后,患者疼痛指數平均降低62%,睡眠質量改善率達75%。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醫館還打造了“AI 預診—醫師辨証—機器人理療—智慧藥房”的完整服務鏈,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有個‘95后’小伙子每周都來用‘小愈’做理療,說‘沒想到中醫這麼潮’。”中醫館錦江站點負責人白林表示,通過AI賦能,中醫服務變得更便捷、更可及。“我們想讓不同年齡段的居民,都享受到‘老中醫的底蘊’與‘新科技的精准’。”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黃歡 晨迪
受訪單位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