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是競技場更是試驗場
一場“賽試”有何啟示

8月15日,來自北航致遠隊的人形機器人(左)和北郵/中國礦業大學聯隊的人形機器人在自由搏擊賽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8月14日晚,北京國家速滑館,原定於20:00舉行的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開幕式因大雨延遲了15分鐘,但還是沒能阻擋現場上萬名觀眾的熱情。
這是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運動會:3天裡,來自16個國家的280支參賽隊伍,全面展現人形機器人在智能決策、運動等領域的前沿成果。“這場競技更是對技術突破、產業發展的‘極限測試’!”現場,一位機器人企業負責人說。
比賽項目豐富 全面比拼機器人各項能力
相比今年4月的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22台機器人選手僅6台完賽,8月15日上午舉行的機器人田徑1500米決賽,共39支隊伍參賽,完賽率超過八成。最終,來自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靈翌科技有限公司的宇樹人形機器人“H1”以6分34秒的成績奪冠,亞軍和季軍也分別跑出6分54秒、7分10秒的成績。
“對普通人來說,1500米田徑比賽已經跟不上機器人了。”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賽后說,為了准備這次比賽,他們在算法上進行了改進,整體表現比上半年進步明顯。
機器人籃球比賽同樣精彩。兩兩組隊的籃球機器人選手,憑借犀利的突破、精准的三分球,引來不少觀眾歡呼。賽場上,當持球方一台機器人需要進攻時。另一台機器人就會擋拆對手,為持球者拉出投籃空間﹔防守時,兩台機器人則會彼此配合,進行聯防干擾,限制對手進攻。
還有考驗機器人干活能力的比賽。主辦方在現場設置工廠、倉儲中心、醫院、酒店等場景,比拼機器人搬運、整理、分揀、分裝等方面的能力。如物料整理,機器人需分別從5個不同高度的地方取下物料箱,並將物料箱放置好,其間需完全自主完成理解任務、環境感知和動作規劃等。
是性能試驗場 為未來商業化搭建橋梁
“空門不進,還把自己的隊友絆倒了……”足球賽場上,機器人選手失誤連連,讓觀賽市民直搖頭。
其實,這樣的“翻車”場面在本場機器人運動會中並不鮮見:短跑中,機器人選手半路掉零件,變身“獨臂運動員”﹔搏擊中,機器人選手正准備向對方攻擊,卻突然卡滯摔倒﹔長跑中,機器人選手偏離跑道,撞向一旁的工作人員……因此不少網友好奇:機器人有諸多不足,為何還要讓它們在運動場比賽競技?
“這不是秀,而是試——試極限、試系統、試協同。”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本次機器人運動會設置競技賽、表演賽、場景賽等26個賽項、487場比賽,將從運動競技、表演展示、落地應用等層面考驗機器人的綜合能力。
一些參賽企業感受頗深。“比賽充滿各種不可預見因素,非常考驗機器人的技術和能力。”上海卓益得機器人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師楊毅超解釋,“但這也是挑戰平台,將考驗機器人關節結構、能耗效率、散熱能力、運動算法、軟硬件協同等核心問題,任何技術缺陷和設計漏洞都會被放大,成為下一個技術改進的切入點。”
運動會還為人形機器人通往商業化搭建橋梁。
“競技比賽極具觀賞性,這使得機器人運動會成為連接公眾和前沿科技的橋梁。”運動會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說,“機器人運動會點燃的不僅是賽場的火焰,更是產業革新的烈焰。”
這在以前已有先例——今年4月,北京亦庄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賽結束之后,亞軍機器人的研發單位鬆延動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收獲超過2000台商業化訂單。不久前,北京加速進化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機器人產品在巴西機器人足球世界杯摘金,產品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
不少參會企業代表表示,運動會將激發更多技術突破和產業浪潮,在未來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賽事連接產業 推動創新和產業雙向奔赴
令人遺憾的是,本次機器人運動會,鮮有四川企業和四川產品的身影。
對此,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鏈鏈長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認為,這和四川選擇的發展路徑有關:“與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不同,四川機器人企業大多立足產業技術和場景優勢,深耕制造物流、生活服務、醫療康復、文化旅游等垂直領域,通用型人形機器人企業成立時間相對較晚,產品種類數量也較少。”
但這次運動會也讓四川看到了機遇。“尤其是一些頭部企業的前沿動態,對未來發展具有借鑒意義。”上述負責人表示,企業在算法上的優化,讓機器人穩定性更好,在一體化關節等技術上的突破,讓產品爆發力更強,這些都是四川未來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點。
“算法訓練的數據質量、硬件供應鏈的穩定、運營維護的響應速度,都決定著比賽成敗。”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振宇尤其關注諧波加速器、關節模組等核心零部件企業在比賽中的表現。在他看來,競技比賽不僅是本體企業的比拼,更是產業鏈企業的較量。“希望通過運動會找到那些在高強度賽事中相關產品穩定性得到充分驗証的企業,通過合作,讓我們自己的機器人體態更輕盈、運動能力更強。”
專注於康養領域的中科源碼(成都)服務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許禎發則尤其關注運動會中的田徑類比賽項目。“這些項目考驗人形機器人穩定性、身體協調性、抗干擾等能力,將拓寬機器人在康養領域的應用邊界。”
四川省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秘書長陳章說,北京通過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等活動,並開放機器人應用於商超、醫院、物流等真實場景,同時為適配產品進行場景改造,不僅為技術迭代提供實戰場,還推動了創新和產業的雙向奔赴。“這一點對四川具有啟發借鑒意義。”(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