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成都連續高溫 如何防范熱射病?

2025年08月04日08:04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連續高溫 如何防范熱射病?

  進入中伏,成都高溫繼續。“燒烤模式”下,一種危險疾病不能不防,那就是可能取人性命的熱射病。近幾年,幾乎每年盛夏都有人發生熱射病,我們該如何防范這個“夏日殺手”呢?聽聽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凌寶田怎麼說。

  必須掌握

  熱射病有這些特點

  凌寶田介紹說,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一種熱疾病,因暴露於熱環境或劇烈運動所致的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以核心體溫>40℃和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精神狀態改變、抽搐或昏迷)為典型特征,並伴有多器官損傷的可致死性綜合征。

  熱射病分為經典型熱射病和勞力型熱射病,區別主要在於是否有高強度體力勞動。

  所謂經典型熱射病,是指被動暴露於熱環境導致的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常見於年老、年幼、體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通常逐漸起病,前驅症狀不易被發現,1-2天后症狀加重,可出現意識模糊、譫妄和昏迷等。大多數患者的體溫可達40-42℃,也有少部分患者體溫升高不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大小便失禁、心力衰竭、腎衰竭等表現,易被誤診為感染性疾病。

  勞力型熱射病則多見於健康年輕人(如軍人、運動員、消防隊員、建筑工人等),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進行高強度訓練或從事重體力勞動后出現不適症狀,如極度疲勞、持續頭痛、運動不協調,可伴有大量出汗甚至無汗,體溫迅速升高至40℃以上,嚴重者可發生譫妄、癲癇、暈厥甚至昏迷。

  凌寶田提醒大家,盡管勞力型熱射病在高溫、高濕環境中更容易發生,但也有在低溫環境下發生的病例。典型表現為高熱(核心體溫>40℃)、昏迷、無汗,伴熱代謝障礙導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礙。由於發病誘因、病史的不同及個體差異,患者展現的各器官損害的程度及特點也各不相同。

  發病之后

  現場急救這樣做

  如果發現身邊有人因中暑而倒地,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幫助他們。

  首先是將患者搬離熱環境。先把患者移到通風、陰涼的地方,解開衣褲幫助散熱﹔有條件時可將患者轉移至有空調的環境,建議室溫調至16-20℃。對於昏迷、譫妄、驚厥的病人,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尋求專業人員幫助。

  其次是補水補鹽。患者神志清楚時,可適當喝水,優選口服補液鹽,也可飲用涼爽、不含酒精的果汁或運動飲料。注意:不要給意識不清的患者喂水。

  第三,幫患者快速降溫。降溫的方法有冰塊冷敷,如頭部、腋窩、腹股溝及頸動脈所在部位﹔將患者浸泡在浴缸中,採取全身冷水浸泡(20-26℃的冷水)、冷水澆淋,用涼水擦拭患者的身體等。

  特別提醒一個重點——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熱射病患者如出現昏迷、抽搐,千萬不要往患者嘴裡放任何東西,更不能將手伸進患者嘴裡,以免被咬傷。如果發生嘔吐,應將患者頭偏向一側,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誤吸。

  重在預防

  做好以下防護措施

  凌寶田說,必須在高溫天氣中保持戶外運動或工作的人,應逐步提高熱環境下的訓練或體力勞動強度,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0-14天,以增強機體對熱的耐受力,降低發生熱射病的風險。

  關注天氣情況,尤其要關注高溫預警,避免正午高溫時段外出,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

  對個人和家庭而言,基本物資儲備也很重要。家中、工作或作業場所應配備溫濕度計、指脈氧監測儀及防暑藥物,在高強度運動或勞動場所准備降溫設備,出現症狀時及時降溫。

  凌寶田強調,在高溫天氣下,切勿帶病工作或運動。高強度運動或體力勞動前如有腹瀉、感冒、疲勞等不適,要避免進行此類活動或降低強度,合理安排作息,同時保証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他補充說,長期缺乏鍛煉、體重超標、長期不在熱環境下訓練或勞動的人員、未進行熱習服訓練的人員,老人、兒童及患有慢性疾病者等,他們熱耐受能力較差,需要特別關注,以防發生熱射病。(王歡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鄧曉洪)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