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時代“五術”護理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探索護理人才培養新路徑

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如何培養既有精湛技藝又有職業情懷的護理人才?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護理學院交出了一份特色答卷。2023年4月以來,該院以紅醫精神為育人內核,創新打造“五術並舉”培養模式,通過紅色基因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為護理人才培養注入新時代內涵。
行走的課堂:戰地救護故事點燃職業信仰
“衛生員用竹片代替鑷子,煮沸的棉布就是消毒紗布。”在志願軍老兵家中,志願軍老戰士向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師生還原戰場救護場景。這樣的“移動紅色課堂”已成為必修課,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護理學院以“行走的紅色課堂”為載體,組織師生走訪紅軍、志願軍老兵,在面對面交流中,老兵們重現戰火中的戰地救護場景,這些“用生命守護生命”的真實經歷,讓學生直觀感受“救死扶傷、生命至上”的紅醫內核,深刻理解護理職業的責任重量。有學生在實踐報告中寫道:“志願者們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故事,讓我讀懂了白衣天使的初心。”
雙軌講堂:三十位楷模架設成長階梯
2023年,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護理學院成立“護理之聲大講堂”,成為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橋梁。
學院先后邀請志願軍戰士及30余位護理楷模走進校園,形成“紅色傳承+專業成長”的雙軌教育模式:志願軍戰士以“戰場救護細節”為切入點,講述如何在資源匱乏時權衡救治優先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胡秀英教授以“創新無止境”為主題,分享護理科研與臨床結合的實踐經驗﹔達州市護理學會唐佳玉會長結合自身從專科護士到高級實踐護士的成長路徑,明晰職業發展方向﹔達州援鄂醫療隊隊長吳振華以自身經歷為例,講述重症監護中的團隊協作與奉獻精神。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構建起的獨特育人矩陣,讓職業精神變得可觸可感,既培養了學生的應急判斷與人文關懷意識,又能激發學生的專業探索精神,還能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點燃學生對護理事業的熱愛。據統計,該講堂已舉辦32期,覆蓋學生12000余人次。
活態教材:紅色資源轉化為育人動能
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將紅色素材深度融入教學,以“理論+案例+實踐設計”為特色,提煉紅醫精神核心(如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等)與護理倫理四原則的共通性,開發出《紅醫精神護理人文案例》《紅醫精神與護理倫理》等新形態教材。部分收錄“衛生員王零蘭用草藥救重傷員”“赤腳軍醫張大山斷糧期堅持救護”等經典故事,實踐部分設計“模擬戰地救護倫理決策”“紅色基地研學”等活動,引導學生將紅醫精神轉化為臨床思維與職業操守。
通過“紅色實踐浸潤—榜樣力量引領—教學資源轉化”的閉環培養,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護理學院將紅醫精神深度融入“五術並舉”(德術、醫術、技術、藝術、學術)人才培養體系,既強化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更塑造了其“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職業品格。未來,達州職業技術學院將持續深化紅色教育創新,為健康中國建設培育更多兼具人文溫度與專業厚度的護理人才。(祝瑜 川觀新聞達州頻道 張海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