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議 | 可否參照北京亮馬河打造成都母親河?成都說可以!

人民網成都7月23日電 (羅昱)近年來,四川成都以“三城三都”建設為牽引,不斷提升文旅服務品質和消費體驗。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表示,錦江作為成都的重要名片,其整治和開發力度遠遠不夠,水質也依然欠佳,部分流段甚至時常傳出臭味,建議參考北京整治市區河流水質的經驗,最終達到大部分水域可開放給市民游泳嬉水的標准。該網友還提到,成都可參考亮馬河街區的成功經驗,選擇錦江部分流域進行打造,充分發揮錦江的商業價值。
網友留言截圖
對此,成都市水務局回復表示,將在打好生態底子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借鑒先發城市治水經驗,深化錦江水生態治理,持續推動錦江水生態價值轉化。
官方回復截圖
回復中,成都市水務局詳細介紹了成都錦江治水經歷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3年至1997年):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按照“截污清源、安居防洪、生態修復”治理理念,搬遷沿岸污染企業,鋪設26公裡排污干管,將污水導向三瓦窯污水處理廠﹔遷移10萬棚戶區居民,新建18座橋梁,疏浚16公裡河道﹔建設活水公園(全球首座水生態主題公園),利用濕地淨化河水,成為可持續發展標杆,先后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際環境設計獎”等多項國際重要獎項。
第二階段(2001年至2004年):沙河綜合整治工程。沙河為錦江一級支流。按照“截污清源、生態重構、水源優化、城市更新”治理理念,鋪設截污管網48公裡,清淤260萬立方米,改造硬化河堤為自然緩坡,重建濕地系統,新增濱水綠地340公頃﹔搬遷企業40余家,改造棚戶區,新建22公裡綠道和10處市民公園。2004年主體竣工后,沙河水質從劣V類提升至Ⅲ類,生物多樣性顯著恢復,形成串聯城東的生態廊道,帶動了周邊區域價值躍升。該工程獲2006年“國際舍斯河流獎”和“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范例獎”,成為工業河流生態復興的典范。
第三階段(2017年至今)錦江流域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按照“一年治污、兩年筑景、三年成勢”總體要求,堅持截污、清淤、補水同向發力,錦江水質優良率由2017年的68.2%提升至2022年的100%,並保持至今。2020年,錦江成功創建全國第一批示范河湖,2024年錦江水生態治理成效被納入第三輪中央環保督察報告正面典型案例。
對於個別支流、個別時段目前仍然存在的雨污分流不徹底、汛期污水冒溢下河等問題,成都水務局將繼續實施中心城區污水管網系統更新完善、城鄉污水治理等水環境治理,加強源頭治理,持續改善河道面貌。
對於錦江水生態價值轉化問題,成都水務局表示,目前成都已依托錦江公園建設,實現都江堰至黃龍溪兩岸220余公裡錦江綠道貫通,串聯沿線23個公園和12個景區,打造濱水慢行街和特色街區31條﹔依托錦江部分河段開發了“夜游錦江”項目,2019年至今,累計吸引游客3000萬人次,實現營收2000余萬元。下一步,將積極學習包括北京市亮馬河在內的先發城市治水的成功范例,持續推動錦江水生態價值轉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