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后,紫坪鋪水庫精打細算“調水賬”
水位不能高也不能低 調度這門技術活就像“走鋼絲”

7月21日,航拍紫坪鋪水庫,水庫大壩下游約6公裡就是都江堰水利工程。
紫坪鋪水庫調度中心。
一線探訪
“過去三天,岷江上游有小到中雨,目前入庫流量略微上漲,平均達到860立方米/秒,但我們目前控制出庫流量在430立方米/秒左右。”
7月21日,在紫坪鋪水庫調度中心舉行的一場會商中,值班人員對前幾天降雨和來水情況進行了通報,並結合氣象預報信息展開分析研判。像這樣的汛情會商,入汛后,紫坪鋪水庫調度中心每天至少舉行一次,目的是讓水庫調度更加精細化。
作為岷江干流上的重要控制性水工程,今年主汛期,紫坪鋪水庫發揮了哪些防汛作用?水庫調度又有哪些新變化?
防汛實招
按照防汛和電力保供的調度要求,探索實行“汛限水位動態優化控制機制”。在保障下游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攔蓄雨洪資源,統籌兼顧供水、抗旱和發電等多種用水需求。
扼守江河要塞 水庫為洪水按下了“慢進鍵”
站在紫坪鋪水庫大壩上,視線隨著無人機緩緩上升,在大壩上游一側,水面豁然開朗,這是一個總庫容達11.12億立方米的巨型“水缸”。而向下游望去,滾滾岷江水奔騰約6公裡就抵達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渠首樞紐。
位於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過渡地帶的紫坪鋪水庫,扼守著岷江由高原進入平原的要塞,它不僅是都江堰灌區和成都市的重要調節水源工程,還兼具灌溉、供水、防洪、抗旱、發電等多重功能。
而在主汛期,紫坪鋪水庫的防洪效益更加凸顯。
“紫坪鋪水庫的汛限水位為850米(海拔,下同),但在沒下雨的情況下,我們在6月底一度將庫水位拉低至846米。”紫坪鋪水庫調度中心副主任王宏偉告訴記者,汛限水位即防洪限制水位,是指水庫在汛期允許蓄水的上限水位。
為何在沒有降雨的情況下主動降低庫水位?
“這是一招‘先手棋’。”王宏偉說,7月初我省迎來一輪強降雨天氣過程,岷江上游和成都地區均有較大降雨,提前拉低庫水位,正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洪峰。
通過預泄,紫坪鋪水庫預留出2.2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而在洪峰抵達后,紫坪鋪水庫又將最大洪峰流量由4156立方米/秒削減至1700立方米/秒進行下泄,發揮了攔洪削峰作用,給凶猛的洪水按下“慢進鍵”,減輕了洪水的破壞力。
經過這一番操作,當這輪強降雨趨於結束時,紫坪鋪水庫累計攔蓄洪水1.6億立方米,有效降低了岷江干流洪水水位2—3米,降低錦江水位1—2米,極大減輕了下游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及成都主城區的防洪壓力。
兼顧防汛與保供 精細化調度就像“走鋼絲”
在當天的會商中,值班人員通報了7月下旬的天氣預報情況:紫坪鋪水庫壩區及岷江上游來水區多陣雨和雷雨天氣。與此同時,當前庫水位較高,水庫可調水量高達4.08億立方米。
一方面是庫水位較高,另一方面是7月下旬降雨較多,下一步如何調度?
“盡管7月下旬降雨天氣多,但我們研判岷江上游來水接近常年﹔同時,根據氣象預測,8月氣溫偏高,且上游來水或偏少。”王宏偉和同事們研判,后續抗旱和發電用水需求或升高,因此不急於將庫水位快速降至汛限水位以下。
得出這樣的結論,紫坪鋪水庫調度中心主要有兩大考量因素。一是防汛安全端,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要求6—9月的每個月底,庫水位不得高於850米﹔二是迎峰度夏電力保供端,省能源局要求6—8月的每個月底,庫水位不能低於850米。
既不能高也不能低,如何統籌兼顧?“這是一個很考手藝的‘技術活’,精細化調度就像‘走鋼絲’,每一立方米的雨洪資源都要用好。”王宏偉告訴記者,為此,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紫坪鋪水庫積極探索實行“汛限水位動態優化控制機制”,也就是在整個調度月內,可以根據天氣情況進行動態水位調整,適當允許水庫在短時間內超汛限水位或低於能源保障水位運行,不搞“一刀切”。
為同時滿足防汛、抗旱和發電用水要求,7月以來,紫坪鋪水庫已經三啟三閉沖沙洞,三次調節泄洪洞開度,這種短期內多次啟閉泄洪設施的情況以往很少見。
當然,這種靈活的安排是建立在精准調度的技術手段之上的。
王宏偉表示,首先是氣象短臨預報的精度比以往更加准確,給庫水位精細調度提供了科學依據﹔其次,現有技術手段可以實現庫水位快速消落。他舉例說明,通過全開沖沙洞可在24小時內將庫水位降低近2米,如果再開泄洪洞水位便可更快回落,極端情況下也可確保大壩安全度汛。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邵明亮/文 韋維/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