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亭:我沒有拿槍,但一樣跟鬼子戰斗

7月19日,在成都理工大學北苑的家裡,百歲高齡的張迪亭老人回憶起抗戰時期的烽火歲月。他思維清晰,言談間充滿力量。
張迪亭1943年2月參加革命。“我的家鄉在山西省洪洞縣。當地被日本鬼子佔領后,我就跟隨本縣一名大哥前往太岳革命根據地干革命。”張迪亭回憶,他當時在根據地的冀南銀行當會計,和同事們一起,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同敵人展開了一次次經濟斗爭,為前方的戰斗部隊提供經濟保障,“雖然我沒有拿槍,但一樣跟鬼子戰斗。”
說起抗戰,張迪亭有兩件事永生難忘。“我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對革命根據地的大掃蕩,鬼子不但搶走了糧食和牛羊,還殺害了很多同胞。”張迪亭回憶起1943年末的一次大掃蕩。當時,日本鬼子對華北進行了規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大掃蕩。張迪亭和同事則開展“反掃蕩”,與敵人周旋了4天4夜,才沖出包圍圈,返回駐地。途經一個被鬼子掃蕩后的小村庄時,幸存的百姓說,鬼子搶走東西后,把20多名群眾趕入兩個窯洞,然后放起了火……回憶起往事,張迪亭手指微微顫抖,“當時,大家都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還有一件事讓張迪亭引以為傲。1945年,張迪亭在銀行工作期間,領導根據當時形勢的發展,決定組織一個對敵經濟斗爭小組,對敵佔區展開貨幣斗爭。張迪亭作為小組一員,參加了這次對敵經濟斗爭。
“我們把八路軍和游擊隊繳獲的偽幣投入敵佔區,讓鬼子的貨幣連續貶值,沉重打擊了侵略者。”說到這裡,張迪亭很高興,“不拿槍一樣可以打敵人,一樣可以救國救民。”張迪亭說,這次斗爭讓他懂得了對敵經濟斗爭的重要性。
解放戰爭時期,張迪亭報名參軍,成為一名前線指揮員。1961年,他轉業到成都地質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直至1985年離休。
時光流轉,忠誠不改。“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張迪亭展示自己獲得的紀念章時,充滿驕傲。
對沐浴在和平陽光下的孩子們,這位歷經滄桑的老戰士深情寄語:“我的家鄉被佔領后,我們想讀書也讀不了。現在遇上了好時代,希望孩子們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學習與奮斗,好好建設國家。”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