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成12個“家門口的會客廳” 今年推進實施“金角銀邊”點位200處

內容
成都市依托網絡理政、市民熱線等渠道,梳理出市民訴求集中的十大類問題,明確“淨優亮美”四大攻堅方向
重點
中心城區主要關注人流密集區域,有序推進小區院落煥新精細化管理﹔縣市新城針對環境秩序開展專項治理……
成效
第一批清單任務已全面完成,已新建的12個口袋公園成為“家門口的會客廳”,優化提升355處街區街巷街角,11個特色街區植入特色文化元素……
未來
計劃於7月底全面啟動實施第二批35項任務清單,今年年底基本完成
7月17日,記者從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成都市城鄉人居環境“淨優亮美”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第一批清單任務已全面完成。會上還發布了第二批任務清單共35項。
第一批清單任務完成
已建成12個口袋公園
據了解,成都市依托網絡理政、市民熱線等渠道,梳理出市民訴求集中的噪音油煙等十大類問題,明確“淨環境、優秩序、亮空間、美風貌”(簡稱“淨優亮美”)四大攻堅方向。
其中,“淨”方面,以全域整治攻堅為突破,開展路面清掃等行動,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推動城鄉面貌顯著提升﹔“優”方面,以民生痛點疏解為導向,強化治理道路病害等問題,推進城市運行規范有序﹔“亮”方面,以光影美學賦能為抓手,開展街巷增燈補亮等專項工作,著力展現清爽城市界面﹔“美”方面,以文商旅體融合創新為路徑,開展城鄉綠化提升等工作,實施背街小巷整治,厚植文化底蘊內涵,助力塑造“公園城市·幸福成都”文商旅體品牌。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細治理,成都“淨優亮美”專項行動第一批清單任務已全面完成。
其中,中心城區主要關注產業園區等人流密集區域,有序推進小區院落煥新精細化管理。已新建的12個口袋公園成為“家門口的會客廳”﹔優化提升355處街區街巷街角﹔11個特色街區植入特色文化元素,讓市民游客在街坊街巷中品味市井煙火的“成都味道”。
縣市新城針對環境秩序開展專項治理,已完成城市照明設施故障檢修1442處,修復城市道路病害2萬余處,累計增設停車泊位5萬余個,讓城市運行更加規范有序。
農村區域從村庄清潔美化等“小切口”入手,修補公路、村道、坑凼1900余處,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穩定在95%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8.3%。
第二批35項任務清單發布
計劃年底基本完成
會上發布了第二批任務清單共35項,計劃於7月底全面啟動實施,於今年年底基本完成。
在“淨”方面,成都將聚焦生活垃圾規范處置,重點改造2082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點,新建2200個垃圾分類投放點。
在“優”方面,成都將開展25條城市道路疏路行動,通過退圍撤圍疏通道路堵點,“一站一策”治理65個共享單車點位。
在“亮”方面,成都將重點整治有路無燈、有燈不亮等問題。
在“美”方面,成都將打造金角銀邊公共空間200個,完成全市主要道路及節點立體綠化點位285個,整體提升30個街區、30條街巷、650個街角風貌,建成5條美麗鄉村特色風貌重點線路。
今年的“金角銀邊”
打造工作將這樣推進
截至2024年底,成都市已累計實施“金角銀邊”點位848處,探索實施了雙橋子T立方籃球公園、撫琴鄰裡會客廳等特色點位。今年,將結合“淨優亮美”工作部署,推進實施“金角銀邊”點位200處。
“金角銀邊”是創新性的城市綠化與空間更新計劃,旨在通過改造城市剩余空間,打造兼具景觀與生態、休閑與文化等多功能的復合型公共空間,是“園林+”的場景應用之一。
今年的“金角銀邊”打造工作將如何推進呢?
首先是尋空間,將從現有低效利用的剩余空間中尋找新的增綠載體,通過精管細護,實現聚少成多。
其次是增景觀,將與歷史文化街區提升相結合,既增加景觀特色,也通過植物景觀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更彰顯出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
最后是強功能,通過廣泛調研,將市民們對“15分鐘生活圈”建設涉及文化類等需求與“金角銀邊”場景營造相結合,引導市場主體參與,探索“以用代管”模式,完善場地使用等程序,優化市場監管等証照辦理,促進文體旅商與生態景觀功能的復合。
同步播報
雙流:
打造“雙流好市”
流動攤販變身“城市管理合伙人”
記者從會上獲悉,為治理流動攤販帶來的各類問題,成都市雙流區創新打造“雙流好市”,通過化堵為疏、引攤入市的方式,化解游商治理難題。
雙流區目前已建成“好市”6個,在全區范圍內共計劃建設“好市”11個。
游商治理是長期普遍存在的城市管理難題,2024年,僅雙流區就收到游商相關投訴近9000件。
為此,該區給出了“歸集入市”的治理方案,按照“以需定供”思路,在游商較密集和市民投訴較多區域,劃定“藍線”管理服務區和“紅線”游商歸集區。
其中,“藍線”范圍內重在“疏導”“勸離”,禁止擺攤﹔“紅線”范圍內重在“歸集”“管理”,集中服務,形成統一區域、統一時段、統一亮証的“好市”。“兩區”的劃清,讓“疏”“堵”有效銜接、“三亂”得到治理,“紅線”內游商100%依規納管、油污垃圾不再亂丟,“藍線”內游商100%動態清零、各類秩序常態保持。
同時,在“好市”建設過程中,賦予游商“城市管理合伙人”的新身份,固化其社會責任感,“好市”內充分實現自我管理、規范設攤、穩定經營、志願服務,發揮其主人翁意識,共同為城鄉人居環境治理貢獻力量。
此外,實行“街長輪值管家制”,由攤主輪流擔任街長管家,負責“好市紅線”內的衛生保持、秩序維護等工作﹔鼓勵商戶積極參與區域城市管理志願服務,作為城市監督管理員,參與“好市藍線”區域內各類城市管理問題的協同處置﹔推動引入公益力量,設置公益攤位解民憂,在每個好市點位專門設置10%左右的公益攤位,供該區域內的困難人群和特殊人群使用,體現“好市”服務性、公益性。
通過上半年的治理,雙流區初步取得市容秩序優化的效果。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