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郵未來通信研究院(成都)揭牌
成都市校合作“朋友圈”+1

7月16日,“科創天府·智匯蓉城”未來產業科技成果對接及生態共創共建專場活動在蓉舉行,北京郵電大學未來通信研究院(成都)及平台公司(籌)揭牌。據悉,研究院將在新一代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方向開展聯合人才培養和核心技術攻關,打造產教融合、概念驗証等創新平台。
打造國際一流6G通信研發基地
4月,北京郵電大學、中國電信四川公司、成都市科學技術局以及錦江區四方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北郵未來通信研究院(成都),著力打造“名校、名企、名城”合作新模式。
“研究院的落地是市校合作的成果之一。”北郵未來通信研究院(成都)院長尹長川介紹,成都有很好的產業環境、支持政策,是非常好的成果轉化基地。同時,北郵在6G、AI等方面擁有先進技術。此次揭牌的研究院旨在發揮市校間的橋梁作用,打造國際一流6G通信研發基地,並通過3到5年的努力,帶動千億規模產業的落地轉化。
其中,在共建全球領先的通信技術研究院方面,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等重點發展方向,聚焦6G、人工智能、泛在通信、低空經濟等細分領域,著力解決關鍵技術攻關等“卡脖子”問題,產出標志性科技成果﹔在共建國內一流通信領域概念驗証平台方面,將聚焦尖端產品創制、概念產品試制、緊缺產品研制等需求,針對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和原型系統開展中試和示范應用,建設面向先進移動通信、泛在數字智能等的綜合性研發基地,打造國內一流的通信領域前沿技術概念驗証中心等。
“北郵系”成果集中“搬家”蓉城
當天活動上,一批“北郵系”項目集中簽約落地成都。活動現場不僅集中簽署合作項目30余項,還發布了北京郵電大學科技成果100余項。
成都科技創新投資集團與北京郵電大學簽約,北京郵電大學團隊研發的全球領先智能血壓監測戒指項目擬落地成都。在成果展區,該智能戒指亮相。“戴上戒指,就能精確測量心率、血氧、心率變異性、體溫、睡眠情況等健康數據。”北京郵電大學網絡與交換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老師趙學達介紹。
成果展區,一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3D產品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於迅博介紹:“我們首創‘三維信息自適應調控的光場顯示技術’,成果已應用於文物修復模擬、虛擬重建和數字化存檔場景中,首次實現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的真三維重聚,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
成都已與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
創新探索校院地協同創新發展模式,是成都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關鍵一環。
近年來,成都引聚高校創新資源動作頻頻——先后與西北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簽署市校合作協議,聯合四川天府新區與西工大簽署共建先進動力創新平台、研究生培養基地合作協議。加快推進北大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術研究院等8個重點平台建設,謀劃與西南交大、西安交大簽署市校合作協議。截至去年底,成都已與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
隨著市校合作的深入,成果也不斷涌現。截至去年底,成都先后引進“可重復使用液體運載火箭”等重點成果轉化項目116個、高層次人才團隊108個,推動清華、上海交大、中國科學院等高校院所孵化注冊成果轉化公司近400家。
高校科技成果紛紛來蓉轉化,自然少不了關鍵“助推器”。今年以來,成都先后走進上海交大、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哈工大等知名高校,全市累計舉辦活動306場,挖掘882項企業創新需求,發布2622項高校院所科技創新成果,組織3445家企業與981個團隊開展對接交流,促成企業與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項目超過500個。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段玉清 吳亞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