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經濟“半年報”發布,透視經濟發展“期中考”成績單
“含新量”“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7月17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25年四川經濟“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為31918.2億元,同比增長5.6%。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環境,四川經濟運行呈現何種態勢?這份“期中考”成績單成色如何?對此,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和有關專家學者進行了解讀。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回升 經濟韌性十足
“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交出了來之不易的成績單。”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楊治剛在發布會上表示。
從增速看,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回升。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長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3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比一季度有所加快。
從經濟支撐看,經濟韌性十足。全省加快推動六大優勢產業提質倍增和“15+N”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基礎不斷夯實。今年上半年,電子信息產業、裝備制造產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服務業佔據四川經濟半壁江山,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3%。其中,現代服務業貢獻突出,上半年全省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為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
“發達國家的服務業佔GDP比重普遍超過70%。”省委黨校(四川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許彥表示,相比工業,服務業受經濟波動影響較小,抗周期性較強,能增強經濟韌性,同時服務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單位產值能耗普遍低於工業,符合綠色轉型趨勢。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費從實物商品轉向旅游、教育、健康等服務性消費,發展服務業可有效促進消費、擴大內需。
經濟穩中有進,企業經濟效益回升向好。數據顯示,全省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總額自去年11月由降轉增以來持續增長,1—5月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9%,較1—4月回升5.7個百分點。
工業增長勢頭強勁 產業“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
工業發揮著穩定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作用。今年一季度,四川工業增長勢頭強勁,創下近三年最好開局。這一態勢也在二季度延續,上半年四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這一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出1.1個百分點,體現了工業挑大梁的擔當。”楊治剛說。
從行業增長面看,41個大類行業中有3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其中,汽車制造業表現亮眼,上半年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0%,連續6個月保持20%以上的較快增長。
“總裝線上每90秒就有一台新車下線。”走進宜賓凱翼汽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比天氣更“火熱”,大型機械臂和自動傳送裝置高效協同作業,待組裝的車輛骨架沿生產線快速流轉。“我們抓住當前市場變化,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凱翼汽車董事隆興銀介紹,今年上半年,凱翼汽車實現產量5.99萬輛、同比增長319%,出口量1.55萬輛、同比增長314%。
既有“量”的增長,也有“質”的提升。全省著力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未來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產業“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
高技術制造業加速發展。上半年,四川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1%,智能電視、智能手表、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4倍、1倍、63.1%。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初步測算,今年上半年,全省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合計增長9.9%,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
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穩定增長。上半年動力電池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6.5%、11.0%。“新三樣”產品產量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4倍、1.9倍、53.2%。
“可以看到,四川工業經濟呈現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正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規模擴張’邁向‘質效提升’,高質量發展步伐穩健。”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教授李涵認為,這背后與精准有力的政策引導與支持、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深厚的產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生態等因素密不可分。
“兩新”政策加力擴圍 市場活力持續釋放
翻開上半年四川經濟“成績單”,消費、投資領域的“新”意不斷涌現。
在“兩新”政策帶動下,上半年,全省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信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0.8%。其中,智能手機類同比增長51.6%。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同比增長20.2%、增速較一季度加快8.9個百分點。
隨著全省加力推進“兩新”“兩重”政策落地見效,設備購置投資也強勁增長。上半年,全省有設備購置投資的項目4559個,較去年同期增長13.4%﹔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8.7%,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4個百分點。
“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顯著降低企業更新設備的成本,激發了企業的投資意願。”李涵表示,從中長期看,本輪設備更新引導企業採購更高效、更智能、更綠色的新設備,幫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加速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政策效應助力,民間投資活力也明顯增強。去年4月,四川出台29條措施,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今年4月,四川又出台21條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經濟運行回升向好。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間投資由上年全年下降1.3%轉為同比增長2.4%。
“區位條件佳,營商環境好,讓我們願意在四川加大投資。”四川儲元世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李程說,去年7月,公司在眉山市仁壽縣開工建設年產5GWh儲能系統集成項目,目前項目已進入投產前的沖刺階段。“雖還未投產,但訂單已紛至沓來,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5億元。”
“隨著穩增長政策持續顯效,重點產業建圈強鏈穩步推進,一批重大項目推進和開工建設,暑期消費潛力加快釋放,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持續累積,下半年經濟向好預期將不斷增強。”楊治剛表示,但同時也要看到,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市場信心仍待提振,部分行業企業調整壓力仍然較大,要持續在提振市場需求、加快動能轉換、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不斷鞏固全省經濟回升向好基礎。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曉露 寇敏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