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邑:文旅融合激活“小店經濟” 田園古鎮煥發新活力

在成都西郊的大邑縣,一座座藏於街巷與田野間的寶藏小店正成為文旅融合的新名片。從麥田旁的觀野茶室到精釀啤酒博物館,這些兼具煙火氣與文藝范的特色空間,不僅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體驗,更成為當地推動文旅產業升級、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
觀野茶室:程序員返鄉“種”下的田園詩
距古鎮不遠的五合社區,由老房子改造的“觀野茶室”掩映在麥浪中。茅檐木門、茶煙裊裊,被網友稱為成都版“喜洲”。主理人高笙華曾是一名程序員,去年他辭去城市工作,將廢棄十余年的農房改造成夢想中的田園空間。
“這裡的一切都在‘生長’。”高笙華親手設計茶室,用舊貨市場淘來的老物件裝飾,保留原生態風貌。顧客可圍爐煮茶、品冷萃咖啡,透過窗戶欣賞四季田野。開業僅3個月,茶室便憑借自然治愈的氛圍在小紅書走紅,甚至吸引成都、眉山等地的游客專程前來“放空”。
高笙華計劃進一步升級茶室,推出夏季特飲和主題活動,“希望這裡成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窗口”。
精釀啤酒博物館:傳統與現代的“微醺”碰撞
在安仁古鎮德仁街7號,一座由閑置餐飲店改造而成的“安仁精釀啤酒博物館·丹房”近期開業便吸引眾多游客打卡。這裡融合了精釀品鑒、工藝展示和文化體驗,成為古鎮夜經濟的新亮點。
“我們想用大邑的在地元素講好啤酒故事。”主理人李飛漾介紹,博物館創新推出“鶴鳴山茶小麥”等特調酒品,原料均取自本地——鶴鳴山綠茶、西嶺雪山泉水、王泗酒鄉麥芽,甚至安仁藍莓、䢺江青梅都被融入釀造工藝。游客不僅能品嘗鮮啤,還能通過可視化發酵罐、非遺研學工坊體驗釀酒全過程。
一店一特色,一店一故事。這些特色小店背后,是大邑縣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的積極探索。當地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嫁接非遺資源、挖掘在地文化,培育出一批“小而美”的文旅載體。大邑的小店正以獨特的生命力詮釋著文旅融合的無限可能。(張越、苟欣雨、張若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