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如何以生態環境保護賦能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成都7月8日電 (朱虹、實習生王雨欣)西昌市是全國聞名的陽光康養旅居目的地,也是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持續保持97%以上。
今日,在“萬千氣象看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西昌市委副書記楊雪峰介紹了西昌如何以生態環境保護賦能高質量發展,通過實踐不斷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
楊雪峰說,在攻堅治污方面,西昌主要聚焦3個重點。在控源截污方面,建成了5座城市生活污水及工業污水處理廠(站),像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及醫廢處置等環保基礎設施也接連投產達效。在圍繞“雙碳”目標方面,完成了全省首個鋼鐵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西昌釩鈦園區還在加速推進省級近零碳園區試點建設。在風險防范方面,完成了長江黃河土壤風險管控區試點建設,優先監管地塊基本完成土壤污染管控。通過一系列精准治污的組合拳,全面保障了空氣質量優良率持續多年高於97%,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穩保100%,土壤安全防線也持續筑牢。
在修復生態方面,同樣也是多點發力。流域治理上,推動先行立法出台了《邛海保護條例》,投入50多億元完成生態搬遷超萬戶並建成了2萬畝環邛海湖濱帶濕地,讓邛海成功入選聯合國濕地保護項目示范點、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在“綠化西昌”推進中,全市保持林地面積達266萬畝,森林覆蓋率突破51%。城鄉融合也在加速破題,建成了口袋公園30個,海綿城市面積達24.75平方公裡,“小組微生”等建設改造農村土坯房大磚房超萬戶。正因如此,西昌先后入圍省級海綿城市示范市、省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市,黃水塘村還入選全球環境基金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示范區。
再看綠色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方面。工業向“綠”升級,釩鈦、清潔能源等產業集群崛起,36家高新技術企業、12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匯聚成鏈,西昌釩鈦園區躋身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農業向“精”發力,建成省級園區4個,“兩品一標”農產品達31個。文旅向“深”融合,建成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獲評全國 “十大魅力打卡之城”,2024年還榮登全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第17位。
如今的西昌市,連續4年實現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爭先進位,還入選全省首批美麗四川建設先行試點市。綠色已成為西昌市產業升級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這座城市持續以生態為底色、創新為引擎,奮力譜寫產業優、生態好、生活富、文化興的現代化美麗西昌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