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巴中通江:紅綠相映文旅興,歷史人文映巴山

2025年07月08日14:1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看到這些文物就想起父輩講的故事,紀念館辦得好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7月3日,游客李明華特意帶著家人從達州趕到巴中通江縣參觀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緬懷革命先烈,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

在紀念館內,“紅旗漫卷大巴山”主題展陳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該展陳布局巧妙,融合了歷史文物、圖文資料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生動串聯起“革命火種 點亮巴山”“赤化川陝 建立蘇區”“紅色基因 代代相傳”等5幅歷史畫卷,全景式再現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

“館內豐富的互動體驗讓歷史不再塵封,而是鮮活地呈現在眼前,讓我對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游客楊艷陽感慨道,這種創新的展陳方式讓游客很容易與那段歲月產生情感共鳴,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今年,紀念館還新增了“巴山清風”“軍旅岐黃”等4個主題陳列,從廉政建設、戰地醫護等獨特視角挖掘根據地歷史細節,使革命歷史更加立體豐滿。今年以來,該紀念館已累計接待游客超過40萬人次,成為人們追尋紅色記憶、汲取奮進力量的重要場所。

“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推動紅色旅游提質升級,提升革命文化傳承弘揚水平’。”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館長黃飛表示,“我們將貫徹全會精神,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加強標准化、精細化服務,圍繞大思政課和‘一館一課’建設,開發沉浸式體驗項目,創作多樣優質‘金課’,進一步提升游客體驗感與滿意度,吸引更多人走進紀念館汲取奮進力量。”

“它上至長安,下達巴渝,以險峻著稱,留存有木柵欄、石階等遺跡,見証了古人的智慧與勇氣,是四川最早的蜀道之一。”暑期來臨,位於巴中通江縣諾水河風景區的閻王碥棧道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游客們沿著棧道,穿越在青山綠水間,感受著千年古道的獨特魅力。

“閻王碥棧道依山傍水,穿梭在山林之間,走在上面,仿佛能穿越時空,回到古代,想象著當年商旅們在這條道路上來往奔波的景象。”甘肅游客胡先生感慨地說,“一路上風景如畫,既能欣賞自然之美,又能感受歷史的厚重,真的是一次很棒的體驗。”

古蜀道是古代中原與巴蜀之間的重要通道,而蜀道通江段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秦漢時期的米倉道、唐代的洋壁道、漢壁道、荔枝道等,古道依山沿河而建,現存近百裡。這些古道遇山開路、遇河架橋,多用就地石材鋪面,部分地段設有棧道和擋馬牆,寬度約1米至2米,見証了通江從秦漢到近現代的歷史變遷,是川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紐帶。

“蜀道通江段重要文化遺產包括閻王碥棧道、穿雲洞古道、渡水溪古道、紅花溪古道、碑坡古道、龍門溪古道和廣納高坑河槽等地。”通江縣文物保護中心負責人王敬介紹,“這些古蜀道既見証了古代通江與外界的聯系,也承載著通江的歷史和文化。”

在諾水河景區,除了古蜀道,游客還能參觀到壯觀的溶洞。“這裡的鐘乳石真是美不勝收,千奇百怪的造型讓人目不暇接。”來自成都的游客李女士興奮地說,“溶洞漂流也很刺激,水流湍急,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神秘的地下世界。”

諾水河風景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境內綠水環繞,奇峰突兀,山林茂密,關隘、峽谷、飛瀑、溶洞、暗河等比比皆是。目前,景區已探明的溶洞有128個,最具代表性的溶洞有龍湖洞、獅子洞、黃龍洞、中峰洞等,其中中峰洞被譽為“天下第一洞”。洞內冬暖夏涼,常年恆溫18℃,有“世界溶洞博覽園”“中國溶洞博物館”的美譽。景區還有被稱為“亞洲溶洞第一漂”的溶洞漂流、百米觀光電梯、峽谷溜索、高空自行車、網紅橋等游玩項目,是夏日避暑游玩的不二之選。

“我們景區擁有多個溶洞,每個溶洞都有著獨特的鐘乳石景觀和特色的漂流項目。我們注重對溶洞的保護和開發,不斷提升游客的體驗感。”景區負責人王平介紹,“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提升打造旅游配套設施,提高景區的服務質量,吸引更多游客前來。”

“通江共有文物資源916處、旅游資源點位2315處,旅游業態豐富,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超600余萬人次。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將積極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加大文旅融合發展的力度。”通江縣文廣體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挖掘通江的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推動通江文旅事業再上新台階。(胡鵬)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