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得味於醬心 得意於篤行——古藺:以匠心之干“釀”山水之變

2025年07月07日11:22 | 來源:川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得味於醬心 得意於篤行——古藺:以匠心之干“釀”山水之變

  盛夏,炙熱。

  一場夜雨滋潤了古藺城。

  晨起,氣爽。

  郁郁蔥蔥的山頂,雲霧氤氳。

  冷熱之間,山與水交融后的氤氳之氣,又化為更甘甜的水。

  將山水交融升華之象,具象為釀酒的過程——

  取山水升華之精華、運冷熱交融之匠心,在老酒坊裡升起騰騰雲霧,化為醇冽的酒。

  雲霧裡的千姿百態蝶變為酒裡的千滋百味。

  這是順應自然時靈感的擷取,也是面對生活時神奇的創造,更是山水人合一中生動的蝶變。

  山水交融,這是古藺與其他地域的共性。

  但橫貫東西、神秘的北緯28度線與蜿蜒南北、源遠流長的赤水河神奇交織,才是坐標了古藺的個性。

  古藺之古,在乎始從唐代置藺州,千年風華自古及今。

  古藺之藺,在乎古藺因山美水清,藺草之香美名在外。

  得自然之意,取山水之材,專醬心之造,應時代之變,這就是“醬心古藺·得意之城”。

  崇實:以醬為心,一心為醬

  古藺人稱喝酒叫“干酒”。

  本是一件輕鬆愉悅的生活方式,一個“干”字添加了不少寫實的厚重。

  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因酒而知味,因酒而“得意”,酒的一飲而下,轉化為“干”的萬千豪氣。

  郎酒車間內,工人們干勁十足。古藺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崇實,是干在實處。

  不僅是作風務實的勤勤懇懇的干,還是腳踏“實”地的因地適宜的干。

  個性的氣候條件,個性的微生物群落,個性的水質資源,注定了古藺個性的釀造敘事。

  得“個性”之意,行實干之為。

  這裡以醬酒產業為核心,將醬酒產業作為自己的“金色信仰”。

  作為四川唯一醬酒優質產區,古藺全縣目前醬酒產能達18萬噸、儲能超55萬噸,擁有27家規上酒企,實現白酒產值270億元、稅收58億元,擁有從原料供應、基酒釀造、儲存老熟,到包裝設計、品牌營銷、文旅融合的完整醬酒產業鏈條。

  品牌矩陣多點開花、龍頭企業與新興品牌梯次發展,古藺正全力打造“赤水河左岸世界優質醬酒千億級產業集群”,書寫著“中國醬酒看赤水河,赤水河畔看古藺”的產業傳奇。

  崇實,是以“時”換“實”。

  不僅是以匠心的耐心之“實”,也是古藺品牌的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得“個性”之意,以醬酒為代表,古藺形成了獨特的發酵產業體系。這種發酵產業的核心就是以“慢”為哲學,以“時”換“實”,將時間轉化為風味,將技藝升華為文明。

  醬酒從“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每一步修行都是對時間的馴服。

  酸菜發酵需45天,期間需每日翻動菜壇,調控酸度與鹽度,這一過程被稱為“守壇”。

  麻辣雞的腌制需72小時,期間需反復涂抹秘制醬料,才能形成“皮脆肉嫩、骨香入髓”的口感。

  還有,豆瓣,醋,醬油……

  古藺麻辣雞。古藺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供圖

  時光見証奇跡,奇跡又何嘗不是時光之作。

  崇實,還是一種持之以恆的堅守。

  在古藺,除了醬酒坊裡,釀酒大師對醬酒品質的堅守。還有一群代表,他們把堅守匠心當成一種執念和情懷,把古藺一域之味做成了世界的舌尖共舞。

  姬三三麻辣雞傳承人姬岳群,30年堅守“非遺”工藝,將地方小吃推向全國。

  稅源古藺面第五代傳承人稅鵬娥,接續努力,將山中古藺面推向世界大市場。

  善為:山水之困變山水之機

  古藺在哪兒?

  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過渡地帶,大婁山和烏蒙山簇擁之中。

  四個地理單元的結合區域,注定了這裡山之高,水之險,道之難。

  “君不見赤虺河源出芒部,虎豹之林猿猱路。層冰深雪不可通,千尋建木撐寒空。”這是明代狀元楊升庵由川入滇時對赤水河及兩岸惡劣環境的寫實描述。

  這是現實的困境。

  面對困境時,望而卻步從來不是古藺品格中的應有心境。

  山高河為路,谷深往高走。

  在善為中突圍,他們篤志於將山水之困變為山水之機,對美好生活的探索和向往從未止步。

  舊時古藺,面對缺鹽困境,“以酸代鹽”彰顯了他們主動改變生活、創造生活的智慧。

  溯及清代,赤水河的疏鑿,開啟了川鹽入黔的新通道,古藺將鹽語酒歌實現渾然交融。

  如今,在古藺縣太平鎮的渡口不遠處,仍有十幾艘紅底藍舷的貨船靜靜泊在清清的赤水河裡。入境的水面上,似乎倒映著舵手們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闖蕩世面的歲月。

  也是在這片土地上,還有著一段“當驚世界殊”的歷史。

  1935年,中央紅軍在這裡轉戰54天,開展了重要的四渡赤水戰役,發生了重要的戰略轉折。

  如今,1200余件革命文物、300余處遺址遺跡靜靜訴說著毛澤東“用兵如神”的軍事奇跡,更鐫刻著“變被動為主動”的革命哲學。

  這波紅色波瀾和紅色風景,不僅化作了古藺人骨血中最強的紅色精神基因,更啟示著一代代古藺黨員干部群眾在困境中尋生機、於絕境中開新局的善為意識和突圍精神。

  空間突圍,古藺創造了發展了“立體”農業模式——山頂戴帽子,山腰種果子,山下掙票子。山頂守住綠水青山的底子,山腰適宜海拔地帶,大力發展甜橙產業,山下則種植優質糯紅高粱,供給與當地的釀酒企業。

  瓶頸突圍,古藺曾實現從脫貧摘帽縣到西部百強縣、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的兩大跨越。

  創新突圍,古藺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成果持續涌現——

  “拿地即開工”、“十一証”齊發不斷刷新極速審批紀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溶洞使用權成功拍賣……“得意”有了新內涵——在古藺,能為就有所得,能干就有成就。

  拼搏突圍,古藺縣正實施“生態立縣、酒業強縣、農旅富民”戰略,努力構建“一圈四鏈”特色產業體系(千億級醬酒產業生態圈,百億級能源、綠色建材、綠色食品(農特產品 及相關產品)、文旅康養產業體系),讓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強基富民的最堅實保障,以一域之為為全市、全省大局扛起更多擔當。

  尚新:發展向綠,旅意盎然

  黃荊老林景區游客中心入口處,一座玻璃房中橫臥著一棵長約7米的金絲楠木樹干。

  以木作為首道景觀,它不僅講述著那段邊民搶林的歷史敘事,也生動展示了黃荊老林的寶藏滿山,更印証了一個道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橫臥的金絲楠木倒更像是一道就地取材的道閘,它告訴人們,隻有持續守護,這片面積為433平方公裡的老林才能永煥生機。

  青山遮不住。

  當山外的信息流和人流不斷涌來,以黃荊老林為代表的生態優勢和綠色優勢,正轉為古藺產業向新發展的新勝勢。

  以綠色為底,古藺正在擘畫更新的藍圖。

  綠色新轉。在古藺“一圈四鏈”特色產業體系中,綠色高百分佔比(能源、綠色建材、綠色食品、文旅康養)成為古藺推動產業向綠發展的生動証明。

  綠色新為。古藺構建“一核一圈兩帶五組團”的全縣文旅產業空間布局。細分“紅色研學、生態康養、醬酒體驗、鄉村休閑”四大產業領域,以紅色研學為核心,聚力研學基地打造、研學課程培育、研學場景體驗﹔以醬酒體驗為核心,聚力發展醬酒文化體驗、釀造場所觀光、釀造工藝沉浸式體驗﹔以山地康養為核心,聚力發展森林康養、避暑度假、療愈養生﹔以鄉村休閑為核心,聚力發展田園康養、農耕體驗、特色場景,4大細分領域和12個發展方向齊頭並進、全面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如今,古藺在傳承靠山吃山的理念中有了更新的打法,將酒文旅資源系統性重塑,以酒為媒,以旅促酒,以酒興旅,努力實現從各產業的相對分隔到各業態的黏性融合,進一步提升“中國醬酒之鄉”品牌價值,努力走出一條酒文旅深度融合的縣域經濟發展之路。

  在綠色生態中守護初心,在紅色傳承中汲取力量,在金色產業中創造價值,古藺的“得意”,不僅是歷史的饋贈,更是當下的實干,更是未來的宣言,一座崇實、善為、尚新的現代之城,正從烏蒙秘境中破繭而出,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川觀新聞記者 高啟龍)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