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暑:尋生命之蓬勃,覓心靈之清涼

“讀懂二十四節氣之美”系列網評

人民網記者 劉微
2025年07月07日09:5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原標題:小暑:尋生命之蓬勃,覓心靈之清涼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當溫熱的風裹挾著暑氣扑面而來,小暑宛如一首輕快的序曲,奏響了盛夏的樂章。

  小暑雖名“小”,熱力卻十足。“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句民諺生動道出了此時的氣候特征。氣溫攀升,雨水豐沛,高溫與雷雨成為近段時間天氣的“主角”。

  面對炎熱的夏天,古代尚無空調、電扇,古人又有何消暑智慧和清涼之道呢?白居易有言“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楊萬裡亦道“竹深樹密虫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一盞清茶,一方竹席,便能在心境澄明間覓得心靈的蔭涼。

  順時而動,調和身心,當我們學會在熾熱中保持一顆平和、淡定之心,也許就能感覺到眼前無長物,待清風徐來,拂去夏日之聒噪。

  小暑,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更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連。農諺有雲:“小暑熱,果定結﹔小暑不熱,五谷不結。”充足的光照是稻谷生長的動力,是瓜果甜美的密碼。農務繁忙、萬物蓬勃生長之時,還需特別注意防高溫熱害、防旱澇、防虫病等田間管理。

  小暑的餐桌,同樣大有講究。南方“小暑吃藕”清熱生津,北方“頭伏餃子”裹住夏的滋味。西瓜解暑氣外,還有一碗新米飯,飽含人們對五谷豐登的敬畏與感恩。食新米,喝新酒,所謂日嘗日新,生活越嘗越新。

  與此同時,“晒伏”習俗也在民間延續。長期放置於屋內的衣物、書畫被鋪展於晴空之下,借陽光驅除潮氣與霉味。這一傳統不僅是實用的生活智慧,還寄托著人們祛除晦氣、迎接吉祥的美好願望。

  節氣,是指引農耕的時令坐標,是調和生活節奏的自然韻律。小暑之於今日,不僅是日歷上的符號,還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它提醒我們適時停駐,當暑熱纏身,不妨聽一場雷雨敲窗,看一株禾苗拔節,在尋常煙火中靜坐,自得清香。

  2025年已悄然過半。在這個繽紛的季節裡,願生活如盛夏般熱烈豐盈、明艷生動,願你我皆能在酷熱中覓得一縷微風,步履輕盈,向陽而行。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