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天府青年 ▏36歲街霸“老將”曾希杰:在“最孤獨的電競”裡揮拳14年

2025年07月05日11:0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第一次接觸網游時,我才讀小學,那時候壓根沒想到,后來一個‘拳頭與格斗’的游戲會陪我走過十幾年。”坐在成都的茶室裡,陽光透過紗帘落在曾希杰的肩上,這位中國朋克車間的街霸電競選手,笑著打開了話匣子。作為見証中國格斗電競從“小眾愛好”走向國際舞台的親歷者,他的故事裡藏著熱血、堅持,也有屬於一代人的電競記憶。

從“星際少年”到街霸“老將”:一場偶然的“跨界”

曾希杰的電競啟蒙始於網游。“小學時就泡在《千年》裡,后來迷上《星際爭霸》,17歲時已經能打業余比賽了。”但隨著年齡增長,他發現即時戰略游戲對反應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20歲再打星際,明顯感覺拼不過年輕人,挫敗感挺強的。”

轉折發生在2009年。一次偶然瀏覽,他被街霸新作的畫面吸引,“角色招式華麗,節奏快,不像星際需要30分鐘高強度專注,打一局街霸可能就幾分鐘,反而適合‘大齡選手’。”從此,他一頭扎進街霸的世界——從對著電腦練連招,到研究日本選手的比賽錄像,再到站上全國賽場,“13年第一次拿全國冠軍,第一次出國去日本比賽,坐了12小時飛機,結果3分鐘就輸了,但那種‘終於摸到國際門檻’的興奮,現在還記得。”

2015年,他迎來爆發期:拿下中國首個CPT(卡普空職業巡回賽)分站賽冠軍。“那個冠軍意義不一樣,以前中國選手在國際賽場是‘陪跑’,那次之后,日本選手也開始研究我的錄像了。”他敲了敲桌面,語氣裡帶著驕傲。

“最孤獨的電競”:一個人的擂台與“千百次”的復盤

聊到格斗電競的特殊性,曾希杰突然坐直了身子:“街霸是‘最孤獨的電競’。不像《英雄聯盟》有隊友配合,也不像《DOTA2》有長時間戰術布局,每一場對決都是1v1,輸贏全在自己手上。”他比劃著按鍵動作,“比如一個升龍拳的時機沒把握好,可能0.1秒就被對手一套帶走,容錯率極低。”

為了打磨這“0.1秒”的精准,他曾在上海上海iG俱樂部訓練,每天練12小時——看錄像、拆解對手招式、反復實操。“日本選手的職業化程度太高了,他們會把每一場對戰錄像存檔,分析你的習慣動作,甚至連按鍵力度都記下來。”他笑著說,自己現在還保留著“復盤癖”,“打完比賽必須看錄像,像學生改錯題一樣標紅‘漏洞’,有時候半夜突然想通一個連招,會爬起來對著空氣比劃。”

從“眾籌參賽”到“直播破圈”:電競路上的“酸甜苦辣”

說起早期打比賽的艱辛,曾希杰毫不避諱:“14年第一次去美國打比賽,機票錢不夠,在論壇眾籌了2000塊,自己再貼一點,硬著頭皮就去了。”那時候,格斗電競遠不如現在商業化,“一年就一兩個大型比賽,獎金少,還得自己墊差旅費,很多人打了幾年熬不住,就退圈了。”

轉機出現在直播興起后。“15年看直播,發現打游戲也能掙錢——觀眾刷禮物、平台簽約費,慢慢能cover開銷了。”他坦言,現在除了比賽,直播成了主要收入來源,“但街霸畢竟小眾,不像MOBA游戲流量大,有時候播8小時,嗓子喊啞了,打賞也就幾百塊。”盡管如此,他仍覺得“值”:“至少能讓更多人知道,街霸不是街機廳裡的‘小孩玩具’,而是正經的電競項目。”

“四十多歲冠軍的激勵”:當“老將”遇到“新挑戰”

如今36歲的曾希杰,常被人稱為“電競老將”,但他對“年齡”並不敏感:“你看有的日本選手四十多歲了還在拿並且拿冠軍。格斗電競靠的不是單純的反應速度,而是經驗和戰術理解。”

不過,他也承認“老將”的壓力:“現在年輕選手崛起太快,00后甚至05后都開始沖擊職業圈,他們反應快、學習能力強,逼得你必須不斷更新打法。”為了保持狀態,他現在常駐安徽宿州——一個靠近上海、網絡延遲更低的小城,“成都朋友太多,容易分心,宿州租個房子,每天除了練習、直播,就是研究對手,連飲食都得控制,畢竟體能下降了,專注度得靠身體撐著。”

聊到未來:“想當橋梁,讓更多人看懂街霸”

說起對電競行業的期待,曾希杰眼裡亮了起來:“現在政策支持多了,比如沙特的電競世界杯、奧運會電競項目,街霸的曝光度越來越高。但中國格斗電競的群眾基礎還是弱,很多人覺得‘打拳皇就是亂按按鈕’,其實街霸的立回、擇擊、確反……每個術語背后都是精密的策略。”

他透露,自己現在除了比賽,還在嘗試當教練、做解說:“帶了幾個大學生徒弟,教他們連招技巧,也想通過解說讓觀眾看懂‘為什麼這一拳要這麼打’。”

就在六月,曾希杰剛剛從美國佛羅裡達的CEO(Community Effort Orlando)格斗游戲大賽歸來。面對全球821名頂尖高手的激烈角逐,他最終位列第49名。“這個成績,100分滿分的話,可能70分吧,”他坦言,語氣裡帶著一絲冷靜的分析,“准備的東西打出了不少,但有些關鍵時刻的細節沒處理好,再細致些結果會更好。”這份對毫厘之差的敏銳,正是支撐他在“最孤獨的電競”中持續精進的關鍵。

短暫的復盤后,征途已在腳下延伸。他手指劃過屏幕上的日程表:7月20日,中北美洲多米尼加的白金級賽事﹔緊接著,是連續5周、每周一場的高強度對決,場場關乎至關重要的積分。這些積分,是通往年底終極夢想——卡普空杯總決賽(Capcom Cup)的唯一門票,冠軍獎金高達100萬美元。“今年肯定是想拿到公費參賽的名額,”曾希杰的眼神堅定,“現在積分(國內排名第五)肯定還差得遠,但有機會。像國內第一站北京賽我拿了第五,如果再拿兩個前五,就能確保進入后續的八人資格賽。”

茶室裡的茶香漸漸淡去,窗外的成都街頭依舊熱鬧。曾希杰收拾著桌上的搖杆配件,准備趕回安徽訓練——對於這個在街霸世界裡打拼了十幾年的“老將”來說,下一場比賽永遠是新的開始。正如他說的:“格斗電競就像人生,總有輸贏,但只要還能坐在搖杆前,就想再拼一次,讓更多人看見,我們這代人的熱愛,從來沒停過。”(何婧雯)

(責編:章華維、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