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楊支書的直播間 開在田間地頭

2025年07月05日07:5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楊支書的直播間 開在田間地頭

  大山村黨總支書記楊奕(左)正在直播。

  ●整合資源孵化本土“三農”主播、直播間開到田間地頭、直播車開到鄰近村社、手把手教搭建助農直播間。做這些,是在“下一盤大棋”:把新農人和“觸電”村支書擰成一股繩

  6月29日,眉山市仁壽縣曹家鎮水星村,飽滿翠綠的“六月雪”梨挂滿枝頭,靜待成熟。當天,它們正在迎接一個特殊直播機構的考察——來自仁壽縣富加鎮大山村的“大山村楊支書”團隊。

  大山村黨總支書記楊奕,是直播賬號主播和團隊帶頭人。去年6月開播以來,楊奕和村干部利用午休時間直播,幫助大山村群眾在直播間裡“雲趕集”賣山貨,慢慢攢起1萬多粉絲。

  一年來,乘著直播電商的東風,村裡的咸菜賣出去了,桃子、柑橘、土雞銷出去了。方正彬等老人靠賣蘿卜干,好月份能掙800多元。楊奕“咸菜書記”的名號不脛而走,鄉親們也從懷疑到躍躍欲試。

  上門求助的新農人和村支書多了,楊奕攜手縣供銷社和民營資本,在今年4月成立“鄉村野生MCN”——眉山市禾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整合資源、孵化本土“三農”主播。

  “大山村楊支書”實現了進階。直播團隊壯大,有了專職攝像、助播。他們的腳步走出大山村,開著直播車,幫別的村義務銷售農產品。就在6月19日,團隊來到仁壽縣謝安鎮,在線直播銷售2000余斤貝貝南瓜。通過這一宣傳,為謝安鎮引來一撥撥農產品批發商,一單就是幾百上千斤。線上線下齊發力,60萬斤南瓜快賣完了。

  他們影響和孵化更多直播團隊。水星村請來楊奕團隊,目的就是幫助考察把脈當地的直播供應鏈。“你們能不能實現一件代發?”“有多大量?”“有沒有成熟的包裝和物流?”考察中,楊奕團隊從幫著當地一起梳理選品、收貨、直播,到打包、售后、返利全流程。

  今年3月至5月,他們還多次到眉山市東坡區秦家鎮,手把手教當地搭建起助農直播間。做這些,是在“下一盤大棋”:把仁壽縣的新農人和“觸電”村支書擰成一股繩。

  去年,大山村因百萬斤青見滯銷,開始接觸外來直播團隊。果子賣出去了,但20%的抽成讓果農收益甚微。楊奕因此拿起直播設備開始“觸電”。很快,不少地方的新農人或村支書也開始試著直播,有的還簽約MCN機構。

  同行需要幫襯,大山村的直播事業也需擴張。經過一年多摸索,楊奕發現,單靠大山村的農產品,支撐不起直播間的發展。需在更大范圍內整理貨盤,提高供應量。同樣在尋找新發展路徑的仁壽縣供銷社,也“盯”上了初見起色的“大山村楊支書”。“大家合力整合全縣的農產品形成貨盤,孵化一批本土新農人賬號,把農業大縣的特色產品賣出去。”仁壽縣供銷社副主任尹剛說。

  “孵化和助農直播,我們都是免費的。”楊奕說,團隊的盈利點,是在標准化產品和非遺產品、承接電商活動上。

  考察結束,楊奕帶記者來到從前的直播間。這個由閑置幼兒園改造的直播間,一年來,快遞小哥抱著箱子跑進跑出,工作人員忙得腳不沾地……最熱鬧時,一天幾十人踏過,硬是把台階踩得鬆動、破損。如今,台階雖然修補好了,這裡卻人跡罕至——因為,他們把直播車開到了田間地頭,現場收貨、現場直播賣貨。(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 眉山觀察 方旭 文/圖)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