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這個存續千年的西蜀名園 也曾是陸游的后花園

2025年07月04日08:1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罨畫池:存續千年的西蜀名園

夏至已過,《陸游·夢回罨畫》夜游劇演出的開始時間,從晚上8時調整至晚上8時30分。

這場大型沉浸式實景演藝,以崇州罨畫池的宋代歷史為基底,結合崇州千年巨變的創作背景,融入演藝、水幕電影、數字光影等技術,帶領觀眾開啟一場“歷史穿越”。

夜游劇的出現,把罨畫池的夜晚打開在游客面前,給人不一樣的體驗。實際上,這座始建於唐代、存續千年的西蜀名園,近年來不斷嘗試“破圈”“出圈”,解鎖“古今交融”的新方式。

追“古”

這裡曾是陸游的后花園

罨畫池博物館位於崇州中心城區,館外的煙火人間和館內的千年文脈,默契相融。

博物館的核心景點,由罨畫池、陸游祠和州文廟三部分組成,如今這三處古建筑都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罨畫池是全國保存較為完好的古代官署園林,始建於唐,為歷代州署后花園。

南宋時期,陸游出任蜀州通判,居住在罨畫池。在蜀州期間,他寫下了100多首描寫當地風物的詩作。講解員劉旭東說,陸游初到蜀州寫詩《夏日湖上》,末句為“江湖四十余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這是陸游對蜀州的高度贊美。“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后人在罨畫池博物館內修建了專門的陸游祠。”

罨畫池的名字從何而來?劉旭東介紹,“罨畫”是古代一種五色混染的織染工藝,染出的效果像五彩斑斕的畫卷。這座園林建筑、花樹倒映水中,形成一幅五彩絢麗的圖畫,故名罨畫池。

明末,罨畫池園林建筑毀於戰火,僅剩部分橋、廟堂建筑,清乾隆年間開始修復。負責修復的官員是江南人士,所以既融入了江南園林的風格,又集合川西山水,形成布局緊湊、步移景換的效果。

罨畫池的獨特魅力獲得劇組青睞,87版《紅樓夢》曾到此取景。罨畫池后門的一處走廊,當年,劇組在這裡砌了假爐灶,裝了假風箱、案板、砧板等,做成廚房。在《判冤決獄平兒行權》一集中,司棋大鬧大觀園廚房的場景,便在此拍攝。如今,這裡已成為游客喝茶消暑之地。

博物館內的文廟也大有來頭,是如今四川省境內保存最完好的五座文廟之一,也是成都地區唯一完整的古代文廟。“從2011年起,這裡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孔子后裔和儒生代表參加。”劉旭東說。

問“今”

沉浸式演出引來觀眾“催更”

今年1月開始,進入罨畫池的游客,在不經意間就會迎面遇上穿著宋朝服飾的演員,被邀請玩五子棋、搖骰子、詩詞接龍等游戲。

“每到周五、周六和周日下午,8位演員會在罨畫池的各個角落,和游客互動。”罨畫池運營公司演藝經理王志威介紹,游客每完成一項挑戰即可獲得“銀票”,憑“銀票”可兌換精美的詩詞冰箱貼、中藥香包、流沙銀杏、罨畫池紀念幣等文創產品。

白天體驗互動完后,晚上還可以繼續穿越“古今”,欣賞大型實景演出《陸游·夢回罨畫》。自去年底首演以來,該劇已經演出70余場,觀演人數7000余人。

在“罨畫池”微信公眾號上,已經有人“催更”,“演出效果很好。希望你們可以同步開發《紅樓夢》題材的劇本,到時候一定專門開車來看首演!”

今年6月初,央視主持人王雪純與87版《紅樓夢》化妝師楊樹雲一起走進罨畫池,在柳色池光的園林景致中,開啟了一場主題為“中國色彩·世界罨畫”的直播,這場直播在抖音上累計觀看超100萬人次。

銀杏是罨畫池的另一個流量密碼。每年秋天,金黃的銀杏葉與朱紅牆體、彩色琉璃瓦互為映照,色彩絢爛,是成都熱門的銀杏觀賞地。把銀杏“玩出新花樣”,罨畫池想出不少小妙招,開展與“陸游”對詩享優惠等活動,設置最美打卡點,社會化引進“A咖啡×罨畫銀杏”快閃店等,提升游客體驗感。

崇州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金秋銀杏季期間,罨畫池博物館共吸引26.61萬人次打卡體驗,創歷史新高,“今年我們還會繼續策劃銀杏季相關活動,推出更多新場景新體驗帶動文旅市場。”(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蔣君芳)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