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群山,一路生花
——建行成都錦城支行關愛兒童公益行動側記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勒烏鄉小學的午后,13歲的女孩舉著一本吉他樂譜,在陽光下又蹦又跳:“太好了,我找到了!”
“她一直在盼這類書籍。”校長韋者木沙說。這個女孩是學校裡出了名的音樂苗子,之前在支教老師的指導下,她學會了彈吉他,樂譜看過兩三遍就能流暢彈奏。
但在這個群山環繞的村落裡,想要接觸更多音樂教材不容易。直到近日,建行成都錦城支行聯合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民族地區兒童關愛基金管理委員會開展“憧‘錦’未來·相伴‘童’行”關愛兒童公益活動,翻山越嶺送來1600多本圖書。這個愛彈吉他的女孩,在裡面找到了心儀的樂譜。
“這幾本樂譜,或許可以改變她的一生。”韋者木沙說。
這正是公益的力量。
勒烏鄉中心小學的“妞妞”合唱團排練彝族歌曲《勇敢的妞妞》。
意料之外的書籍
捐贈是“不期而至”的。
勒烏鄉中心小學的學生們翻看愛心書籍。建行四川省分行供圖
今年春天,韋者木沙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是建行錦城支行的工作人員,對方解釋,他們有一個公益品牌活動,致力於改善四川偏遠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的閱讀和學習條件。聽說勒烏鄉小學的情況后,對方語氣誠懇:“校長,我們想為孩子們做點實在事。”
一開始,韋者木沙只是試探性地提了提需求:“要是能有乒乓球台,孩子們課間就能活動活動……”
出乎他意料的是,沒過多久,幾輛滿載物資的貨車就開進了學校。孩子們不僅收獲了球台,還收獲了嶄新的運動鞋。
更讓韋者木沙驚喜的是那1600多本書。其中有251本來自成都市天涯石小學,400多本來自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民族地區兒童關愛基金管理委員會,其余來自錦城支行。捐贈運動鞋的成都博成鞋業有限公司是基金會牽引參與的,和成都市天涯石小學一樣都成為了建行錦城支行公益行動的合作伙伴。
天涯石小學的孩子們精心制作了“讀書筆記交換卡”,工整地寫下祝願:“希望這本書能帶你看世界的精彩”“我們一起在書裡交朋友”……
勒烏鄉中心小學的學生們翻看愛心書籍。
山風拂過的花
今年是基金會和建行錦城支行合作開展公益活動的第二年。作為參與過上百場公益活動的“老公益人”,楊柳感言:“錦城支行的小伙伴們有一股信念感。”
錦城支行與基金會為勒烏鄉中心小學帶來圖書與文體用品。建行四川省分行供圖
當得知建行錦城支行要捐贈圖書時,楊柳心裡直打鼓。她太清楚捐書意味著什麼——從篩選適合山區孩子閱讀的書目,到內容逐一審核,再到現場分發,每個環節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
起初她有些不解:現在大家都追求快速、直接,為什麼建行要選這麼麻煩的方式?
后來在和錦城支行的溝通中,她理解了建行人的考慮。山區的孩子大多和爺爺奶奶輩住在一起,老人不熟悉電商,再加上物流的限制,孩子們沒有便利的電子設備,一本本紙質書,是他們觸摸世界的窗口。
那天清晨7點,所有人集結出發。出發時間經過精確計算:從成都開車過去,至少需要4個小時,還要考慮到堵車等意外情況﹔必須在12點前到達,活動時長最多半小時,這樣不影響孩子們12:30的午休。
趕路的節奏十分緊張:吃飯,帶著干糧在車上解決﹔相互提醒少喝水,以免因為到服務區上廁所而耽誤時間。大家默契十足:“不能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作息。”
路並不好走。因為連日多雨,路面有很多從山上沖刷下來的碎石,楊柳和同事們乘坐的汽車不幸爆胎,隻好轉而搭乘錦城支行的車。一開車門,楊柳吃了一驚,“車上完全沒有地方下腳,全是要帶給孩子們的書。”
許多人都記得,那天恰好遇到合唱團訓練,孩子們站在開闊的空地上,高聲唱著。吉他手女孩也在,眼神熱烈堅定。孩子們身后是連綿的青山,山風拂過,歌聲混著泥土的氣息飄散開來。
“就像是大山裡的太陽花。看著他們,你整個人都是燦爛的,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義。”楊柳感慨萬分。
錦城支行與基金會為勒烏鄉中心小學帶來圖書與文體用品。
何謂“值得”
幾天后,錦城支行又出現在阿壩州金川縣觀音橋鎮中心小學,他們為這裡的孩子捐建了一座“青苗”閱覽室。
勒烏鄉中心小學的“妞妞”合唱團排練彝族歌曲《勇敢的妞妞》。建行四川省分行供圖
來回奔波十幾個小時,值得嗎?
錦城支行的答案是,值得。正如女孩翻開吉他譜時的雀躍,正如合唱團歌聲裡的希望,正如“青苗”閱覽室裡的一張張笑臉,這些微小卻珍貴的瞬間,就是對“為什麼值得”最好的回答。“四川文茂建設工程檢測有限公司、四川多美魅力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越來越多客戶也紛紛加入進來,在一起做公益的過程中,我們對彼此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們作為小微企業,同樣也有做公益的意願,但能夠接觸到的渠道比較少,建行的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與的平台,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建行的執行力。”多美魅力國際旅行社負責人說:“未來不管是出人、出錢還是出力,我們還想繼續參與。”
建行成都錦城支行已制定了持續的少數民族地區學校捐贈計劃,爭取讓愛心覆蓋川內更多的少數民族地區。同時,支行將不斷深化公益行動,聯合更多外部單位,凝聚更廣泛的社會力量,擴大公益影響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