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順了心暖了才是真!”
德陽檢察情法交融解“爺孫”心結

一場酒駕車禍,導致年過八旬的張大爺受傷行走不便,肇事者被依法“不起訴”。剛參加工作的孫子小張攙著步履蹣跚的爺爺,帶著滿腹憋屈踏進德陽市檢察院:“憑什麼不追究?!爺爺遭這麼大罪!”
控申檢察官立刻起身相迎,遞上兩杯溫熱開水,“你們先喝口水,慢慢說”,並專注傾聽……這些日常的舉動竟成了化解這場“爺孫”心結的第一縷暖陽。
最終,雙方不僅握手言和,小張更由衷感嘆:“其實賠錢是小事,檢察官的溫暖和對方的態度,才真正讓我們釋懷了!”這起案件的圓滿化解,正是德陽市檢察機關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融入履職,用心用情解民憂、促和諧的生動實踐。
車禍生心結
爺孫的憋屈與司機的困窘
2024年6月的一個夏夜,國道108線德陽羅江段,刺耳的撞擊聲撕裂了寧靜。午餐飲酒的高某駕駛三輪摩托車,搭載年逾八旬的張大爺左轉彎時,與對向小車猛烈相撞。事故造成兩車受損,張大爺與高某均受傷。經查,高某血液酒精濃度超醉駕標准,負事故主要責任。
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承辦檢察官查明,高某在案發后全力賠付張大爺全部醫藥費,雙方達成初步賠償意向。綜合考量高某的真誠悔過、積極賠償及案件具體情節,檢察機關依法作出了酌定不起訴決定。然而,這個“不起訴”決定,卻在張大爺的孫子——剛參加工作的小張心中掀起巨浪。“爺爺以前身體硬朗能下地,現在走路都要人扶!酒駕傷人憑什麼‘不起訴’?”年輕氣盛的小張,心中充滿了對爺爺的心疼和對司法“不公”的質疑。
申訴遇暖流
一杯熱水,埋下和解的種子
帶著憋屈和不解,小張攙扶著爺爺走進了德陽市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控申檢察官敏銳察覺到爺孫倆緊繃的情緒和寫在臉上的愁容。“你們先喝口水,慢慢說。”檢察官熱情迎上,將兩杯溫熱的開水輕輕遞到他們手中,隨即拉過椅子坐下,專注傾聽他們的每一句訴說。這看似尋常的舉動,卻傳遞著不尋常的尊重與關懷,像一股暖流,悄然融化著小張心中的怨氣。“沒想到檢察官這麼耐心、這麼暖心……”事后,小張坦言,正是這最初感受到的司法溫度,為后續艱難的調解埋下了珍貴的種子。
僵局待破冰
“情法並舉”解心結
表面的寒暄無法掩蓋矛盾的尖銳。德陽市檢察院高度重視,迅速聯動羅江區檢察院深入調查。症結浮出水面:高某家庭並不富裕,支付醫藥費后已捉襟見肘,堅持最初的賠償協議,無力滿足小張提出的額外訴求﹔而小張則深陷於爺爺無端受苦的痛苦和對“不起訴”決定的強烈質疑中,認為處理“不公”,賠償“不足”。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破局需要穿透隔閡的智慧與持續的溫度。兩級檢察機關評估風險后,果斷推進“釋法說理+關懷救助+化解心結”的多元方案。承辦檢察官像朋友般耐心傾聽小張宣泄委屈與憤怒,把相關法條和類案掰開揉碎釋法說理:“酌定不起訴絕非縱容!這是基於高某足額賠償醫藥費、真誠悔過、無前科等法定情節,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追求最佳社會效果的裁量權,體現的是寬嚴相濟的司法政策。不起訴不等於不負責!”一次次專業的釋法,一層層解開了小張心中“法理不公”的死結。
另一方面,檢察官語重心長地引導高某:“除了算清經濟賬,更要算算人情賬、良心賬。”高某深受觸動,態度發生真誠轉變,主動、多次、誠懇地聯系張大爺和小張,不再隻談錢,而是真誠表達對張大爺受傷的深切愧疚、對自己酒駕行為的痛悔不已,以及對小張孝順爺爺的理解與敬意。這份態度的轉變,悄然觸動了小張的心。
檢察官敏銳捕捉到小張情緒的鬆動,推心置腹地分析高某實際的家境困難,肯定其籌錢賠付和認錯的真實態度,一步步引導爺孫換位思考,讓彼此都能放下包袱向前看。貫穿始終的這份“司法溫度”,讓小張感受到了被理解和尊重。
握手言和
“這口氣終於順了!”
看著檢察官為他們的案子跑前跑后地溝通協調,感受著高某態度從最初的回避推諉到如今的真誠歉意與悔悟,尤其是那份從踏入檢察院大門起就持續包裹著他們的尊重與溫暖,爺孫倆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心中的堅冰徹底消融。
在檢察官的主持下,雙方鄭重簽署了《和解協議書》。簽完字,小張道出肺腑之言:“檢察官,說實話,賠多少錢對我們家、對我爺爺來說,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是這份司法的溫暖和對方的誠意,才真正解開了我們心裡的疙瘩,讓這口氣順了,心也暖了!”
檢察溫度
楓橋經驗在履職中閃光
本案的成功化解,是德陽市檢察機關將新時代“楓橋經驗”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生動詮釋。檢察官在調解后深有感觸:“法律威嚴如山,司法應有溫度如春。‘檢察+調解’,調的是紛爭,解的是‘心結’,求的是和諧。我們追求的不僅是紙面上的案結事了,更是當事人那句發自內心的‘心裡這口氣順了’。”
德陽檢察機關將持續深化“檢察+調解”實踐,將這份“始於法理、達於情理”的溫暖力量,注入更多案件的辦理中。通過更精細化、人性化的調解舉措,努力讓司法既彰顯雷霆萬鈞的正義之力,也散發春風化雨的治愈之暖。以檢察履職的點點星火,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照亮社會和諧之路。(王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