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安岳金龍村憑“四把鑰匙”解鎖文明密碼 獲評“全國文明村鎮”

![]() |
金龍村景色。興隆鎮供圖 |
日前,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發布,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興隆鎮金龍村榜上有名。近年來,該村用四把“金鑰匙”解鎖鄉風文明密碼,推動村庄煥發新活力,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四好村”、四川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等。
第一把鑰匙:紅色“潤”村 筑牢文明鄉風之根
金龍村位於興隆鎮大成山腳下,站在大成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歷史的厚重感扑面而來。解放初期的剿匪故事,如今仍是村民口口相傳的精神火種。
金龍村的文明鄉風,從“紅色基因”裡汲取第一養分。依托這段歷史,金龍村拍攝紀錄片《大成山英魂》,並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個、文明實踐大院2個、“三紅”展示室等紅色陣地5個。
如今,這些陣地成了“活課堂”,累計接待各類黨性教育活動300余次,服務黨員群眾5000余人次,群眾參與基層宣講、文體活動覆蓋面達95%以上,群眾滿意率不斷提升。
紅色陣地旁,農家書屋書香彌漫。金龍村大力重塑耕讀文化,忙時耕作、閑時讀書,農家書屋常年開放,36場“全民閱讀”活動成為村民的精神食糧,紅色基因與耕讀文化交織,悄然涵養著淳朴鄉風。
第二把鑰匙:自治“管”人 夯實文明鄉風之基
村民自治組織在金龍村發揮著重要作用。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五老”調解會由村民推選賢能組成,在村民自治的新風尚下,有效調解矛盾糾紛50余起,推動2起歷史遺留問題有力化解,引導群眾抵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文明行為40余次。
積分制是金龍村撬動自治活力的“巧杠杆”。從環境衛生到婚喪簡辦,從愛國愛黨到鄰裡互助,村規民約被提煉成朗朗上口的“四字訣”,並細化為積分制評分細則。500余戶家庭持有積分存折,加減分一目了然。
積分成為道德標尺,積分靠前的家庭每月公示,“最美院落長”“好兒媳”等100位先進典型在年末表彰中脫穎而出,300多戶家庭已兌換積分獎勵,村民參與熱情高漲。
第三把鑰匙:宣講“入”心 唱響文明鄉風之聲
“飯碗要裝中國糧,耕地紅線不能忘。”夏日的傍晚,金龍村7組的“紅色大院”坐滿了人,宣講員正用快板生動講述“三農”政策,政策“大白話”伴著笑語飛入村民心坎。
板凳搬到哪裡,“家常”就嘮到哪裡。金龍村將“院落”作為理論宣傳的“最后一公裡”,在7個組設立22個院落,從當地優秀黨員、鄉賢、志願者和“五老”等能人中選出22名“院落長”挂牌上崗。理論宣講、紅色影院、院壩閱讀會等活動在“紅色大院”與各個院落中積極開展,真正做到聲音向下傳、群眾聽得進。
品牌由此誕生——金龍村“院落有聲·宣講有味”理論微宣講文明實踐項目以“紅色大院”和“院落長制”為基礎,讓文明新風建設的“好聲音”傳得更遠、更深。該項目獲評2024年資陽市優秀志願服務項目,其生動實踐成為資陽“理論進萬家”極具代表性的生動縮影。
第四把鑰匙:內外兼修 塑好文明鄉風之形
穿行村庄,目之所及皆是風景:村域硬化道路蜿蜒,行道樹吐露新綠,舊房改造煥發新顏﹔“雪亮工程”與“慧眼工程”守護安寧,基礎設施“六網”建設深入推進,村貌“五化”建設全面完成。
基礎設施不斷升級,綠色發展理念也在持續培育。通過“召開一次動員會、開展一次政策宣講、組織一次志願服務活動”等措施,整合各方力量,開展文明志願服務活動300余次,還結合“積分制”“美麗庭院”評選等活動,讓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治理、風貌整治等行動。
此外,在充分挖掘農耕文化和紅色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金龍村因戶施策、有序推進鄉村“微景觀”建設,小菜園、小圍欄等“微景觀”依戶打造,進一步實現庭院美、居室美、村庄美,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韻味。
文明鄉風正勁吹,美麗鄉村氣象新。如今的金龍村,閉門造車少了,院落聯結活了﹔陳規陋習少了,新風正氣多了﹔鄰裡矛盾少了,互幫互助多了﹔臟亂差污少了,村容村貌美了……一少一變間,是文明鄉風密碼的解鎖,更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金龍實踐”的生動詮釋。(潘政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