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生態融合 激光產業+涪江生態文旅項目順利推進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及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綿陽市游仙區結合實際,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堅持“雙輪驅動”戰略,立足資源優勢,圍繞科技服務業、商貿流通業、文化旅游業三大領域,精心遴選了9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超5億元,旨在通過“一主一副、一帶兩翼”的產業布局,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提升產業能級和競爭力,打造四川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標杆。其中,激光產業基地與涪江生態文旅項目作為全區產業布局的核心引擎,正以創新之勢重塑城市發展格局,為打造“科技都市旅游目的地、鄉村文化生態旅游圈”注入澎湃動能。
激光產業基地:鍛造百億級科技引擎
作為四川省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游仙區激光產業基地圍繞“打造中國科技城激光產業新高地”目標,由綿陽惠東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主導實施,項目總投資超10億元,2023年至今投入建設費用超3億元。項目聚焦“研發—轉化—制造”全鏈條布局,打造“樓上創新研發、樓下產業轉化”的零距離生態,旨在構建數字化服務平台,助力“百億級激光產業園區”建設。
目前,項目已基本完工,園區已形成北園、南園雙片區協同發展格局:北園分激光產業園一期、高新企業加速器佔地、院地協同創新中心、物流園和加速器等幾個空間,佔地868畝,已建成廠房59.65萬平方米﹔截止到2025年6月,簽約項目22個,簽約總金額115.3億元,已入駐項目21個。高新區(南園)科技創新孵化園佔地170.98畝,已建成廠房13.5334萬平方米,截止到2025年6月,已使用7.2753萬平方米,簽約項目27個,已入駐項目24個。雙片區協同發展,加速匯聚創新資源,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項目建成后將釋放強勁發展勢能:不僅可新增就業3000人,形成年營業收入2.25億元、年利潤9700萬元、年稅收4900萬元的經濟增量,更將推動激光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帶動光機電等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為綿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核心技術支撐,助力構建“中央科創區”的硅谷效應,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樹立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的標杆范式。
該產業園是游仙區打造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的關鍵落子,標志著游仙區在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上邁出堅實步伐。它以激光這一“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為支點,撬動著科技生產力的大幅躍升,澎湃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浪潮,實踐著科技強鏈固鏈的戰略目標,正成為驅動區域經濟向創新驅動、內涵增長轉型的核心引擎,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制造強國戰略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涪江生態文旅:繪就綠色經濟新畫卷
依托涪江城區段山水脈絡與歷史文化資源,涪江生態文化旅游項目以“生態為底、文化為魂”,聚焦“水上生態+文化體驗”復合業態,旨在打造集游船觀光、濕地休閑、歷史文化展示於一體的城市文旅新地標。
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項目總投資2700萬元,目前已採購兩艘新能源游船、兩艘泵船,完成對三江湖游船碼頭及停靠點景觀等場景的營造。
重點實施三大工程:一是設施綠色升級,投入超千萬元採購新能源游船、升級航標碼頭及充電設施﹔二是業態創新融合,打造“夜航涪江”光影秀,結合南山、越王樓文化IP,形成“白+黑”全時體驗﹔三是生態價值挖掘,依托小枧濕地生物多樣性,開發科普研學等新業態,實現自然人文和諧共生。項目建成后將呈現效益多維釋放特征:預計帶動就業100人,實現年營業收入400萬元﹔通過“生態旅游+科普教育+文化體驗”的多元業態,預計每年吸引超200萬人次客流,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文創等產業協同發展。同時,該項目與越王樓旅游區形成深度協同與雙向賦能,通過游船航線串聯紅色文化、科工文化等特色資源,形成“水上觀光+岸上體驗”的全域旅游格局,為綿陽建設“科技都市旅游目的地”提供核心支撐,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帶動鄉村振興、提升城市品質的“金山銀山”。
涪江生態文化旅游項目是游仙區乃至綿陽市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激發消費新動能的關鍵落子,標志著區域在搶佔綠色經濟與幸福產業制高點上邁出堅實步伐。它以涪江這一“流動的舞台”“綠色的引擎”“文化的紐帶”為支點,撬動著文旅新質生產力的大幅躍升,澎湃著生態價值轉化的發展浪潮,實踐著“文商旅”強鏈固鏈的戰略目標,正成為驅動區域經濟向綠色低碳、內涵增長轉型的核心引擎,為打造成渝地區副中心、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和彰顯科技城獨特魅力提供強有力的文旅支撐。
從激光束點亮產業升級之路到涪江水勾勒生態文旅畫卷,游仙區正以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筆,在科技城建設的藍圖上書寫著創新與生態共生的時代篇章。兩大項目的落地實施,不僅是游仙區產業結構優化的裡程碑,更將成為川西北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璀璨明珠,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強勁動能。(陳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