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有毒,看到請遠離!成都多地發現紅火蟻,識別防護看這裡

2025年07月03日08:51 | 來源:川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有毒,看到請遠離!成都多地發現紅火蟻,識別防護看這裡

  “成都周邊草坪發現紅火蟻!”近日,在社交媒體上,一些成都網友留言反映發現“危險分子”紅火蟻的身影。

  氣溫漸升,又到了紅火蟻出沒的高峰期。作為世界公認百種最具危險性的入侵生物之一,紅火蟻為何危害性大?遇到后如何處理、防護?川觀新聞記者採訪了相關部門。

  紅火蟻。

  常見於新開發樓盤綠地、公園等地

  如何分辨?檢疫站提示關鍵看三點

  紅火蟻原產於南美洲,是典型的外來入侵物種。自2003年10月傳入我國以來,擴散迅速。據調查,截至2023年,紅火蟻已擴散至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12個省(區、市)的642個縣(市、區)。記者了解到,成都於2021年開始監測到紅火蟻,在農業生產區、城市公園綠地、綠化帶、林地邊緣等公共區域常有發現,每年的5月至10月,氣溫大於20℃時,紅火蟻會頻繁活動。

  7月2日,在成都高新區新裕南三路附近的一塊草坪空地上,記者看到了幾處分散的小土堆。土堆上洒有黃色藥劑,並插著紅火蟻警示旗、拉起圍欄,提醒行人遠離。輕輕挪動小旗,可見大量螞蟻沿著旗杆快速攀爬。

  “這些都是紅火蟻的蟻巢。”成都市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以下簡稱“檢疫站”)工作人員介紹,在戶外識別紅火蟻蹤跡的主要方法,就是觀察草地上明顯隆起的、鬆散沙土狀的蟻巢。小型蟻丘一般高約10厘米—30厘米,大型蟻丘直徑可超過50厘米,向下縱深可達1米以上,內部結構都為蜂窩狀。

  紅火蟻巢穴。

  冒出來的紅火蟻大小不一,小型的是工蟻,無生殖能力,負責搬運、防御等工作﹔體型較大的為兵蟻(也屬於工蟻),主要負責攻擊“來犯之敵”,保衛蟻巢﹔帶有翅膀的大型蟻是有生殖能力的雌蟻和雄蟻,負責繁育后代。不論大小,它們都具蜇針,能注入毒液。

  從遠處看,紅火蟻與普通螞蟻外觀相似,如何分辨?檢疫站工作人員表示,關鍵看三點。先看外形,同一類型的普通本地螞蟻的體型大小基本一致,而紅火蟻的體型大小不一,兵蟻較大而普通工蟻較小。再看體色,陽光下仔細觀察,紅火蟻整體呈棕紅色和紅褐色,普通螞蟻則多為黑色。三看行為,紅火蟻攻擊性強,一旦有蟻巢受到干擾,它們便傾巢而出,主動向“入侵者”發起攻擊,而大多普通螞蟻則會選擇躲避逃離。

  紅火蟻蟻丘之所以明顯突出,與其驚人的繁殖能力密切相關。“一隻成熟蟻后每天能產卵1000到2000枚。實際上,我們看到的隆起蟻丘,其龐大的地下家族可能已繁育數月之久。”工作人員解釋道,除了蟻后繁殖,有翅膀的雄蟻和雌蟻會起飛尋找配偶,在空中交配,交配后雄蟻死亡,雌蟻落地轉入地下筑巢繁育后代,這個過程叫作婚飛,也是紅火蟻主要的擴散方式。

  除自然擴散外,生命力頑強的紅火蟻還能隨水流“漂流”到新區筑巢。此外,隨帶土的花卉、苗木、草皮、土壤、垃圾、農耕機具等調運傳播,是其遠距離擴散和入侵新領地的主要人為傳播途徑。因此,城市周邊新開發的樓盤綠地、公園、苗圃、農田等開闊區域,是紅火蟻常見的“定居點”。

  主要影響人體健康和破壞生態平衡

  如何防護應對?多採用“監控+消殺”防控模式

  紅火蟻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影響人體健康和破壞生態平衡。

  這是一種會咬人的螞蟻。在它咬人的同時,腹部尾針刺入皮膚,並注射毒液。輕者產生灼痛感,傷處會出現膿包,幾天內伴有瘙痒和腫痛,對毒液過敏的人可能會出現全身性荨麻疹、頭暈等嚴重過敏反應。

  紅火蟻所到之處還會排擠本地普通蟻群,捕食其他地棲生物,破壞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在農田或牧場,紅火蟻還會直接取食破壞植物種子、果實和地下根莖,造成農業經濟損失。

  那麼,如何防護和應對呢?

  由於這種生物缺乏有效自然天敵,當前更多還是採取壓低紅火蟻發生程度和危害程度的思路。記者了解到,成都市目前主要採取“監控+消殺”的防控模式。在紅火蟻高發時期,相關部門會重點加強對公園、綠地、綠化帶、農田等易發區域的日常巡查監測與防控工作,力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對於紅火蟻的防治,餌劑是專家最為推廣的一款“特效藥”。相較於直接噴洒的觸殺型殺虫劑,餌劑是一種帶有農藥的特殊誘餌。其原理是利用工蟻喜食的物質作為載體,吸引工蟻將餌劑搬運回巢,通過交哺喂食給蟻后、幼蟻及其他成員,最終使整個蟻巢成員慢性中毒死亡,達到“一窩端”的效果。

  檢疫站工作人員提醒,平時若發現可疑的紅火蟻蟻丘,切勿踩踏、捅弄或觸碰,應立刻遠離。與此同時,應向當地農業、林業或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報告發現情況,由專業技術人員來對紅火蟻進行鑒定和防治。如果不慎被咬,症狀較輕的可用冰敷或肥皂水清洗,保持清潔、避免抓撓,有過敏反應的則需盡快就醫。(川觀新聞記者 陳俊伶/文字 華小峰/圖片)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