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到華西看病 告別“堵在門口”

2025年07月03日08:07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到華西看病 告別“堵在門口”

  “以前坐公交車過來要半個小時,現在治理了,就算遇到紅綠燈,最多10分鐘就過來了。”說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周邊的交通變化,家就在附近的王孃孃連連感嘆。

  2024年10月底,成都正式啟動了“開門治堵”,先后發布兩批次堵點治理任務清單。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是我國西部疑難危急重症診療的國家級中心,地處成都市核心區,單日門診及急診總量近2萬人,交通吸附效應較強,醫院周邊道路常發生擁堵,因此,其也成為“開門治堵”的重要點位之一。隨著“治堵”措施持續落地,治理后的華西醫院附近交通情況如何?7月2日,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華西壩院區

  分區抵離分點上下

  擁堵指數由3.28下降至2.44

  上午10點左右,記者來到華西醫院華西壩院區附近,發現車輛通行順暢,即使在不少網約車臨停上下客的北門,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擁堵,車輛大都有序順暢地通行。

  “以前在電信路要堵40分鐘,現在10分鐘就能通過。”說起華西醫院周邊交通的變化,華西醫院的一名醫務人員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以前開車上班要走1小時,每天6點50分就要從家出發,現在交通改善了,上班出門時間推遲到了7點20分,讓我可以多睡一會兒。”

  “真的方便多了。”說起交通問題,患者家屬王先生和醫務人員有著同樣的感受,“以前過來看病進醫院,要在醫院門口堵四五十分鐘,現在明顯快多了。”

  據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處民警陳崢崢介紹,為解決華西醫院周邊主要道路在高峰期“嚴重擁堵”的問題,這次“治堵”,在華西壩院區實施了“分區抵離、分點上下”的通行方案。南區有華西醫院、公行道停車場,主要服務於開私家車來看病的群眾,北區沒有停車場,承擔起網約車、出租車臨時停靠的任務。電信路(公行道至黌門后街)行人流量大,可達到每小時3000人左右,這一路段工作日的7︰30至18︰00時段,禁止機動車通行,改成了“步行街”。

  “從數據上看,綜合施策后華西醫院華西壩院區片區交通擁堵指數由實施前的3.28下降至2.44,降幅約26%,過境交通流量減少約20%,核心路段電信路擁堵指數驟降41%。”陳崢崢說。

  錦江院區

  增加600余個停車位

  從堵車是常事到基本不堵了

  華西醫院交通治理的成效不僅體現在華西壩院區。今年2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錦江院區全面啟用,隨著神經疾病中心、兒童醫學中心、感染性疾病中心、胃癌中心、結直腸腫瘤中心等專病中心開診,大量患者來到醫院就診,道路擁堵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造成擁堵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停車難。”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錦江院區安保負責人蔣太剛向記者介紹,停車位不足,導致開車前來就診的患者將車停在路邊,阻塞了交通,再加上網約車、出租車在路邊臨時停靠,更是堵上加堵。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醫院聯合相關部門在周邊建設了兩個停車場,增加了600余個車位,滿足患者就診的停車需求。同時,院內還設置了即停即走通道,讓網約車、出租車、私家車等都可以開到醫院裡來上下客,方便患者,也不再給路面的交通“添堵”。

  “剛來錦江院區的時候,我從家出發大概需要三四十分鐘,但現在到醫院隻需要二十分鐘左右。”華西醫院錦江院區門診部護師鄒雨池表示,以前在錦江院區的門口,堵車是常事,現在措施落地后,基本上不堵了。“以前快到醫院門口,轉彎的時候,車子根本走不動,現在真的順暢多了。”患者家屬蘭阿姨說。

  新聞延伸

  “一院一策”定制方案

  醫院治堵清單完成率90%

  實際上,華西醫院只是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為緩解就醫“停車難”和醫院周邊道路擁堵,衛健、交通、公安交管等單位深入開展交通治堵“進醫院”走訪行動,對全市三甲醫院就醫停車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結合市民訴求、院方反饋、日常運行監測等實際情況,為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等21家長期存在停車難、周邊擁堵等問題的醫院“量身定制”優化措施。從增加停車泊位供給、優化停車信息服務、加強交通秩序管控和市容秩序管理等方面綜合施策,研究形成《成都市中心城區部分醫院群眾就醫停車難問題“一院一策”工作清單》推進實施。

  據了解,自2月10日清單公布至今,相關單位各司其職,結合醫院治理需求和實際情況開展集中攻堅行動。截至目前,“一院一策”清單68項治理措施已完成61項,完成率90%,已新增泊位約1900個,19家醫院信息已接入市級停車管理平台﹔涉及佔道經營規范、共享單車清理、交通秩序管控、局部工程改造等措施共37項,已完成35項,相關醫院周邊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得以緩解,周邊道路運行更加暢通有序,而剩余措施正在加快推進中。(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胡瑰瑋 文/圖)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