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景、探美食、學功夫、掏耳朵……
外國游客游四川 提的要求很特別

新西蘭游客在成都體驗採耳。秦茂 攝
6月26日晚飛抵成都中轉,27日下午赴迪拜,不足24小時的過境停留時間,外國游客能體驗什麼?菲律賓游客May的選擇很“成都”——游覽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到人民公園喝茶、品嘗地道小吃鐘水餃。
隨著中國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擴容、成都世運會熱度持續升溫,疊加四川出入境服務不斷優化,來四川旅游的外國游客數量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成都口岸入境外國人總量達38.54萬人次,同比增長58%。這些外國游客來到四川,除了游覽山水美景、感受文化遺產的魅力,不少人還愛上掏耳朵、學功夫等特色活動,在趣味體驗中感受煙火四川。
計劃外的行程和“還要再來”的約定
6月中旬,36歲的奧地利攝影師多米尼克到上海參加商務會議。其間,有人向他推薦四川,還特別提及川西夏景美不勝收。多米尼克當即向旅行機構提出用五六天時間游川西的訴求,並特別強調:就想和中國人一起玩,這樣才能玩得更地道。最終,他加入一個中國游客旅行團。5天行程中,他和團友們一起游覽四姑娘山、雅拉雪山、墨石公園、塔公草原等景點。
一路上,應接不暇的美景讓多米尼克感慨“不虛此行”。更讓他收獲滿滿的是,在和團員聊天的過程中,他了解到很多中國習俗。有些團員不太會說英語,但一路關照他,還默默留意他是否出現高原反應、有沒有掉隊等。6月22日,臨別四川時多米尼克依依不舍地表示:“這裡景好人也好,我被中國人的熱情打動,冬天還要再來。”
交通的日漸發達,也讓外國游客有了更多計劃外的美麗邂逅。去年,四川成都至青海西寧鐵路鎮江關至黃勝關段開通運營,從成都東站到黃龍九寨站最快1小時39分可達,四川九黃線迎來“高鐵時代”。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九寨溝景區共接待游客約246.56萬人次、同比增長31%,其中入境游客約20.81萬人次、同比增長71%。
記者在阿壩州鬆潘縣偶遇一支由10多名荷蘭游客組成的旅行團。他們原計劃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進入四川阿壩,經鬆潘中轉成都后回國。得知鬆潘擁有世界自然遺產黃龍景區后,荷蘭游客們立刻安排了“高原瑤池”之旅。“這裡的水太漂亮了,沒想到高原上還有這樣的風景。”游客韋弗用相機記錄下這次驚艷之旅。游客范德文還分享了一個意外之喜:在一條古色古香的小巷子裡有家西餐廳,地道的西餐做法,加入當地特產牦牛肉、土豆等,大家吃得很盡興,“我很喜歡牦牛肉披薩,美味!”由於返程時間緊,大家未能前往近在咫尺的九寨溝景區,“留點遺憾,下次再來補。”
入境游產品策劃師和“有想法”的客人
入境游持續升溫,催生一批新興職業。四川小伙秦茂是一名入境游產品策劃師,雖然入行不到一年,但已操盤不少入境游客的行程規劃。“成都旅游資源豐富、航班密集、高鐵發達,無論游客來玩多久都有內容和項目。”他告訴記者,作為承接南北半球旅客的中轉站,過境免簽后,不少中轉游客轉化為成都本地游游客,進而輻射四川東南西北多條經典旅游線路。
在熱門旅游景區和大型國際性展會區域設立外國人服務管理站,提供住宿登記、處理証件丟失、簽証咨詢、報警求助等“一站式”服務﹔聯合相關部門切實解決在川外國人住宿、出行、消費、金融等重點民生服務領域堵點問題……四川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持續優化服務,也讓在川外國游客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秦茂翻開服務名單,向記者介紹服務境外游客的趣事。
“這位馬來西亞游客一個月來一次四川,他的目標是走遍四川。”秦茂說,很多外國游客並非盲目來四川游玩,他們事先做足了攻略,對線路很有想法。比如,有游客想爬山、學功夫,就安排他們去青城山,完美滿足需求。
在行程安排上,秦茂提到,外國游客偏愛“熊貓基地+樂山大佛”的搭配,“不少游客知道四川樂山美食很出名,像甜皮鴨、燒麥、蒸餃、豆腐腦等,他們都會興致盎然地去探訪、品嘗。”
秦茂特別向記者介紹了一名英國游客,“去年他讓我規劃四川之行,因為是第一次來中國,他對吃住行都有很多顧慮,但旅行結束后英國游客特別評價美食好吃、人很熱情、交通方便,顛覆之前認知。”秦茂最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這名英國游客又來中國游玩,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行程說“愛上了中國”。(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子晴 王攀 吳夢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