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鎖定“上學、就醫、游園”三大場景
成都“開門治堵”第三批158個堵點清單公布

成都市自去年10月底啟動“開門治堵”工作以來,先后發布兩批次堵點治理和農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務清單共214項,經多部門協同推進、持續攻堅,現已完成186項,總體完成率87%。區域交通持續改善,點位周邊治理效果呈現良好態勢。
為進一步提升路網通行效率,暢通城市“血脈”,7月1日,成都市發布“開門治堵”第三批堵點清單,其中,堵點治理任務94項,農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務64項。相較於前兩批次,本批次任務點位覆蓋全市23個區(市)縣,涉及點位的擁堵成因更復雜、治理措施更多元,預期成效更顯著。
精准施策:
聚焦三大民生場景
針對市民日常高頻出行需求,本批次任務精准鎖定“上學、就醫、游園”三大場景。交通、公安交管、住建、城管聯合教育、衛健、公園城市等部門及屬地政府,協同相關學校、醫院、公園等單位,按照“市區統籌、全面排查、試點評估、分批推廣”工作思路,在吸納前期“一院一策”專項治理經驗的基礎上,綜合分析高峰期頻發擁堵的點位,將成都市青羊實驗中學附屬小學、成都鐵中等學校,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第一骨科醫院等醫療機構,以及百仁公園、吉泰活力公園等特色公園周邊交通治理納入清單,通過“綜合研判、精准施策、動態評估”閉環管理,著力提升道路資源利用效率,全力暢通市民“送學路、就醫路、游園路”。
攻堅瓶頸:
打通路網“任督二脈”
此外,本批次任務將延續上批次“下深水”“啃硬骨頭”的攻堅方向,繼續聚焦瓶頸路段治理。一方面,持續推進“斷頭路”打通行動,將和潤路斷頭路、中和二街斷頭路及江東街青羊北段斷頭路等納入治理范圍,多點發力完善區域路網體系﹔另一方面,將拓寬三環路草金立交與永康路連接處等“高熱度”堵點治理措施納入清單,系統提升片區路網通行能力,破解交通循環不暢難題。
筑牢底線:
守護農村出行安全
在農村公路排危整治方面,交通、公安交管等部門聯合全市17個涉農區(市)縣,按照“排查梳理、分批實施、系統治理”工作思路,持續聚焦臨水臨崖、視距不良、事故多發等重點路段和路基損壞、邊坡垮塌、交通秩序混亂、交安設施損毀缺失等安全隱患, 形成64項農村公路排危整治任務,納入本批次治理清單壓茬推進。治理措施包括防護設施整治29項、道路設施整治15項、交通管理整治12項、安全視距整治8項,計劃於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進一步保障農村地區群眾出行安全。
服務升級:
強化集約出行供給
本批次任務聚焦公共交通服務升級,強化集約出行供給,從完善設施、強化接駁、精准定位、優化管理等方面提供公共交通服務,提升集約出行吸引力。
公交服務提質:城管、交通等部門會同相關區(市)縣,以及市公交集團、成都軌道集團等單位,因地制宜推進地鐵文化宮站等公交站台改造,減少公交車停靠上下客時對后序車輛影響﹔擴增金沙公交樞紐站等站台面積,增加乘客候車空間﹔同時,在紅高路、世紀城等大客流地鐵站出入口打造巴士換乘站,縮短地鐵公交換乘距離,推動“兩網融合”惠及更多市民﹔此外,繼續深化通學、通勤等場景化定制公交線路開行,不斷完善公交基礎設施,持續優化線網布局,多維度推動服務品質升級。
地鐵建設提速: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建設管理時序,力爭在同一打圍區域開展多個作業面施工,最大限度縮短施工工期﹔同時,強化日常精細管控,高效統籌圍擋內管線恢復工作,做好施工工序銜接,提高施工效率,實現“完工一處、恢復一處、及時移交”,確保年底前完成人民中路、府城大道等施工圍擋退讓拆除,如期退還佔用車道,同時做好軌道交通保障服務。
深化“開門治堵”:
從“民生清單”到“滿意清單”
自啟動以來,成都“開門治堵”工作始終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工作原則,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征集民意、匯聚民智。截至目前,累計收到市民意見建議6580件,經研判后採納5560件,分批次納入任務清單並滾動實施,致力於將“民生清單”轉化為“滿意清單”。
下一步,成都將扎實推進第二批次剩余任務及第三批次清單落地實施,聚焦重點民生場景,同步開展“進學校”“進醫院”“進公園”等專項治理行動,不斷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強化道路運行安全保障,為群眾提供更便捷、舒適、安全的出行環境。歡迎廣大市民朋友繼續建言獻策、參與評論監督、體驗治理成效,共建文明暢達的交通環境,共享城市發展建設成果。(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閆宇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