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王太聰:讓能源飯碗端得更穩

2025年07月02日10:4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在四川資陽弘晟石油科研大樓的走廊裡,總有一個身著深藍色工裝的身影步履匆匆地穿梭於各個實驗室之間。這位被科研團隊親切稱為"行走的百科全書"的人,正是四川弘晟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太聰。

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舵手,王太聰始終以國家能源戰略需求為導向,帶領科研團隊夜以繼日地攻堅克難。在他的主導下,公司先后突破多項制約深層油氣勘探的關鍵技術瓶頸,將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服務國家“深地工程”的實戰能力。

王太聰(中)與科研人員一起做實驗。周媛攝

實驗室裡的“定海神針”

"王總,實驗數據異常,您快來看看!"日前,在弘晟石油科研大樓的實驗室裡,一場關於固井外加劑的實驗正在緊張進行。聽到技術人員的呼喚,在走廊巡查的王太聰立即轉身,三步並作兩步跨進實驗室。他俯身查看監測屏幕,迅速組織團隊展開數據分析。這樣的場景,在弘晟石油早已成為常態。這位59歲的共產黨員始終以“第一技術員”的身份,與科研團隊奮戰在攻關一線。

在研發耐高溫固井外加劑的關鍵階段,團隊遭遇了230℃耐溫性能的“天花板”。面對這一行業難題,王太聰親自挂帥,帶領技術骨干開啟了“實驗室-現場”兩點一線的攻堅模式。在連續數月的時間裡,他帶頭值守在實驗台前,親自記錄每一組溫度曲線、調整每一次化學配比。實驗室的燈光常常亮至深夜,儀器的嗡鳴聲與鍵盤的敲擊聲交織成科研的樂章。最終,這項突破性技術不僅填補國內超深井固井領域空白,更累計服務國內外4000余口油氣井,為國家“深地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工裝不離身的“一線指揮官”

脫下西裝換工裝,是王太聰的管理哲學。在生產現場,他常穿梭於設備之間,手把手指導員工解決操作難題。“技術不能隻停留在紙上,必須扎根現場。”這種以身作則的作風,讓企業凝聚起一支敢打硬仗的隊伍。

在他的帶領下,弘晟石油從一家初創企業成長為擁有3項國家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的行業標杆,先后斬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稱號。今年,公司一季度訂單量突破3000萬元,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黨旗引領下的創新征程

“共產黨員的初心,就是要把事業融入國家需要。”這是1992年入黨的王太聰始終恪守的人生信條。30余年來,他將這句誓言轉化為科技報國的實際行動,帶領企業聚焦油氣開採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在固井外加劑這一關鍵材料領域持續深耕。從基礎配方到工藝優化,從實驗室研發到產業化應用,他推動產品迭代升級,其研發成果已成為石油開發的重要保障。

在榮譽室裡,資陽市“五一勞動獎章”“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等獎牌熠熠生輝,但王太聰的目光總會停留在團隊牆上的那行標語“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這是他和團隊不懈奮斗的精神坐標。

如今,這位在能源戰線奮戰多年的“老兵”,依然保持著創業初期的激情與干勁。每天清晨,他依然是第一個走進實驗室的人﹔每個技術難關,他依然沖在最前線。在建設能源強國的新征程上,王太聰正以創新為筆、以實干為墨,在新時代的答卷上續寫著科技工作者的赤誠篇章。正如他常說的:“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就是要用自主創新筑牢國家能源安全的基石。”(何婧雯)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