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被重視的4分鐘:四川首個地方“社區友好指南”破解騎手“六難”

2025年07月02日20:35 |
小字號

七月盛夏,驕陽似火,空氣仿佛被點燃。接近正午,外賣騎手秦凱擰開電瓶車鑰匙,沖進資陽市雁江區寶蓮街道半山社區的“雁小哥暖心驛站”,抓起水杯“咕咚咕咚”灌下大半杯涼水,甩了甩額頭的汗珠。

“喘口氣,中午的單子馬上就來了。”他語氣裡帶著一絲輕鬆。就在幾分鐘前,他剛把一份午餐准時送達紫韻東城小區的顧客手中——比往常足足省了4分鐘。這寶貴的幾分鐘,源於小區門崗流程的優化:登記即入。而這,正是半山社區試點建設“騎手友好型社區”的一個生動切片。

這看似微小的“幾分鐘”,背后是困擾眾多騎手多年的“進門難、停車難、充電難、休息難、保障難、融入難”的“六難”困局。如何讓這些“美好生活守護者”能夠在順利完成工作的同時,也在城市中找到歸屬感,與社區實現“雙向奔赴”?

為此,資陽開出了一份“社區友好指南標准處方”。6月,資陽發布了四川省(資陽市)地方標准DB5120/T31 - 2025《騎手友好型社區建設規范》。該標准已在半山社區開展試點,並於6月27日正式實施。

據了解,半山社區有9個商業樓盤、1700多個商業網點。該社區結合轄區內餐飲密集、騎手眾多、社區周邊配送需求多的現狀,將問題反饋至寶蓮街道。隨后,資陽市委社工部根據這一《規范》,在半山社區試點建設“騎手友好型社區”。

當天秦凱在10點27分接單,10點37分取餐,10點44分抵達紫韻東城小區。隨后,在“雁小哥暖心驛站”,秦凱和幾位同行在送餐間隙小憩、充電。

“登記、進門、送達,一氣呵成。”秦凱對記者說,“以前很多小區不讓車進去,大點的小區來回要耽誤五六分鐘,單子一多就抓狂。現在登記就放行,省下的時間就是效率。”這得益於《規范》中“信息友好”的要求:優化門禁流程,並為騎手設置友好線路圖。

半山社區黨總支書記吳家鵬指著正在完善的“騎手友好線路圖”說:“圖上會清晰標注小區出入口、驛站、食堂、充換電站,讓小哥少繞路,配送更高效。”

下午約2點,驛站樓下的半山社區食堂為騎手們提供延遲供應服務。剛下高峰期的騎手們魚貫而入,13元、15元、20元的實惠套餐任意挑選,還能再減2元。

“以前午飯要麼湊合啃冷面包,要麼蹲路邊吃盒飯。現在有地方坐,有熱飯吃,還便宜。”騎手王寧邊吃邊說。食堂二樓是休息區,圖書角、充電口、空調涼風習習。下午2點到4點相對清閑,王寧和幾個同伴靠在椅子上,有人刷手機放鬆、有人翻書、有人低聲交流接單趣事。

“感覺不再是‘無依無靠’的過客,這裡像個‘溫暖小家’。”王寧的感慨詮釋了《規范》中的“服務友好”:驛站提供基礎飲水休息,並拓展就餐、充電等服務,社區還整合資源探索就醫、兒童托管等更多的服務。

驛站不僅是歇腳點,更成為連接騎手與社區的橋梁。《規范》提出的“融入友好”與“環境友好”在此已逐步得到體現。

“小哥們走街串巷,是社區的‘移動探頭’和‘民情前哨’,他們對安全隱患、環境衛生最敏感。”吳家鵬介紹,半山社區通過黨建活動、志願服務等渠道,積極邀請騎手參與社區治理。未來計劃設立“先鋒騎手”崗,發揮他們獨特優勢參與社區共建。

如今,四川省(資陽市)地方標准DB5120/T31-2025《騎手友好型社區建設規范》已在基層正式推動。這份由資陽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規范》,是四川省首個專門針對新就業群體社區服務保障的地方標准。它從“信息友好、設施友好、服務友好、融入友好、環境友好”五大維度,為全市乃至全省建設騎手友好型社區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目標直指:讓騎手們融入城市肌理,共享發展溫度。

這份地方標准的出台,源自基層探索的“資陽經驗”。半山社區的試點,為《規范》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支撐。資陽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破解“六難”,表面是便利騎手,深層是城市治理精細化、人性化的體現,是對新興勞動者價值的認可與回饋。標准的實施,不僅優化了騎手從業環境,提升了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在於引導新就業群體從城市服務的“末端”走向社區治理的“前台”,為城市發展注入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動能。

傍晚,華燈初上。秦凱再次檢查了電瓶車電量,准備迎接晚高峰。驛站明亮的燈光,社區食堂飄出的飯香,小區門口便捷的登記處,構成了他工作中新的“背景板”。(記者 劉佳雨 黃智微 李欣蕊)

來源:資陽觀察

(責編:章華維、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