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支團255萬物資幫扶涼山:1.5萬學子受益的支教實踐
2025年07月02日15:0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 |
支教征程。蒲韻蓓供圖 |
2024年7月,浙江大學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6名成員毅然奔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開啟為期一年的支教征程。一年來,他們扎根教學一線,鏈接社會資源,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上,用教育點亮希望。
深耕課堂,播撒知識火種
支教團將三尺講台視為夢想搖籃,成員們精心備課,創新教學方法,全力提升課堂質量,在3所學校共計20個班級進行授課,覆蓋學生1301人。
他們不僅傳授學科知識,更注重激發學習興趣與潛力。在校園藝術節上,經成員們鼓勵和指導,彝族學生身著絢麗民族盛裝自信展示,傳統文化在校園煥發新生機。成員王欣陽融入學生,共同跳起歡快的達體舞,成為課堂內外情感交融的生動寫照。
搭建心橋,匯聚磅礡愛心
支教團化身“愛心橋梁”,精准對接社會需求。成員蒲韻蓓細心關注學生生活,及時送上溫暖的“三件套”等生活物資。團長柯政鋒勇擔重任,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能力,成功聯動東部八省市愛心力量。
在短短一年服務期內,團隊高效落實幫扶資金及物資總計超255萬元,惠及32所學校1.5萬余名學子,創下幫扶實效新高度。他們推動“千人圓夢”資助項目精准落地,已為1210名學生取得愛心資助款130余萬元,著力將“輸血式”援助升級為賦能未來的“造血工程”。
堅守高原:青春在奉獻中閃光
面對高海拔環境和繁重的教學任務,支教團成員展現出堅韌的意志。他們像索瑪花一樣,在艱苦的環境中綻放青春。深夜備課的燈光、伏案工作的身影,成為他們的日常寫照。成員孫青竹說:“看到學生的進步,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如今,第26屆研支團已結束服務期離開昭覺,但他們留下的教育火種仍在燃燒。從課堂到課外,從物資幫扶到精神激勵,這支團隊用實際行動為大涼山的教育振興貢獻了浙大力量。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