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溫江:校院企地協同創新 和美鄉村科創賦能孕育農業新質生產力

人民網 趙祖樂
2025年07月02日10:3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仲夏時節,正是品嘗鮮嫩玉米的黃金期。位於成都溫江萬春鎮高山村的川農牛科創農庄核心區,30多畝鮮食玉米——川農牛·黑甜玉分批成熟,川農牛種業公司組織採摘、銷售,將這款與眾不同的玉米端上市民餐桌。

川農牛科創農庄,是四川農業大學與萬春鎮高山村共建的校地合作載體,通過這個科創載體,科研資源、龍頭企業、專家人才聚合到高山村,將這裡作為試驗田,對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等高校的科研成果進行產業轉化,持續釋放農業新質生產力。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覆蓋高山村的溫江農業科技園,作為成都市唯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肩負著代表四川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任務。打造多方共享的科創鄉村生態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溫江增強農業現代化核心競爭力的著力點之一。

校院企地協同 創新科研轉化全產業鏈

科研要素和人才資源是創新創造的動力和源泉。坐擁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等高校院所資源,推動校院企地協同、產學研用融合,為溫江農業科技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2017年,四川農業大學牽頭,聯合成都市、溫江區、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四川特驅投資集團五方共建了一個發展共同體——成都都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產研院”),瞄准現代都市農業、數字農業、科創服務業三大主攻方向,以平台聚合創新資源,以科創賦能農業產業,打造了“川農牛”品牌,而川農牛科創農庄是該品牌的示范載體。

黑甜玉鮮食玉米是川農牛打造的“大單品”之一。張志強供圖

黑甜玉鮮食玉米是川農牛打造的“大單品”之一。張志強供圖

川農牛科創農庄稻田裡種下的水稻名叫“紅香糯”,是四川川農牛種業有限公司聯合四川農業大學水稻所共同選育的品種,也是四川全省首個有色帶香型雜交糯稻新品種﹔距離紅香糯稻田不遠的一塊沃田裡,一種新選育的“黑甜玉”玉米作物長勢正盛,這種玉米也被稱之為鮮食玉米,不用蒸煮,生食口感脆甜,營養豐富。

這兩款農業單品已在市場上成為“爆款”,得益於產研院在溫江探索建立的“1+N+1+3”(1個品種,聚集N個專家,建1個品種研發平台,孵化3家經營主體)農業科技研發轉化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模式。

“以黑甜玉為例,該品種的選育由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盧艷麗教授發起。她本身從事相關的研究,有這個品種的理念,就利用自身和高校院所資源,把全國研究玉米的專家匯集起來,建立鮮食玉米的研發平台。”四川農業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院長、成都都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周倫理介紹,研發和試種完成后,依托產研院平台,專家團隊提供技術等資源支持,孵化3家經營主體進行聯合轉化,讓實驗室裡的科技成為特色農產品進入市場。

這款黑甜玉鮮食玉米也是川農牛打造的“大單品”之一,目前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0萬畝,供應至盒馬鮮生、山姆會員店等商超渠道,年產值達2億元左右。

黑甜玉的產業之路,是溫江“1+N+1+3”農業科技研發轉化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模式的一個微面。2024年,依托產研院和川農牛科創農庄,共開發形成川農牛紅香糯、川農牛黑甜玉系列產品10余個,川農牛科創農庄模式已推廣復制到成都及周邊多個區縣,產研院計劃在明年內累計研發轉化120個大單品、孵化360個經營主體。

品牌效應釋放 集體經濟共享創新紅利

位於成都平原腹地西翼的成都市溫江區,地處都江堰精華灌區,千渠交織、沃野相連,現代都市農業是三大地標產業之一。當“川農牛”的科研智慧與農業產業在田野碰撞,位於碰撞中心的萬春鎮高山村也在創新參與中獲得新質生產力賦能,激發鄉村振興產業活力,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集體和村民“雙增收”。

“過去種地就是看天吃飯,年年辛苦,賺得卻不多。但現在不一樣了,我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后,不但不用操心,還能分紅,收入翻了好幾番。”村民劉大哥笑著說。

覆蓋高山村的溫江農業科技園。張志強供圖

覆蓋高山村的溫江農業科技園。張志強供圖

事實上,川農牛科創農庄所在的位置。之前曾是高山村一處廢棄的養豬場,2018年,在溫江區相關部門和萬春鎮的支持下,高山村村集體經濟組織將其以“投改股”模式,與川農大共建起這座校地深度合作的載體,村集體經濟每年都有20萬元的保底收入。與此同時,將科創載體建在村裡,也讓農田成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驗田。

作為溫江區打造“天府糧倉”的核心區域,高山村借助種業振興契機,通過“化零為整”的規模化流轉,建成了670畝集中連片的科技示范基地,不僅形成了“溫江大蒜”等響亮品牌,選種育種技術的攻關,也讓高山村水稻畝均產值提升了5%∼15%,讓稻田真正成為村民增收的“聚寶盆”。目前,高山村農業科創示范基地面積已拓展至15000畝,累計開展180余項優質糧菜特色新品種示范種植。

“川農牛紅香糯、象牙香等水稻質優價優,面對高品質、高經濟效益的水稻,以及家門口專家的技術指導,這幾年村裡的種植大戶明顯多了起來。”高山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顏澤菊告訴記者,為了讓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效鏈接市場,高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還成立公司,通過承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實現了優質農產品試種、生產、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營銷的全產業鏈。

科創成果匯聚產生的品牌效應,也吸聚著一批文旅產業項目落地高山村,如科農in智慧農業中心、榜樣青年CSA共享社區、見山24h留燈書屋等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場景,正與現代化農業融合形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消費場景,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到高山村創業,為鄉村振興增添新活力。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