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招商引資加速發力 為AI發展再添“一把火”

產業發展
2024年四川全省人工智能產業營收超1300億元、同比增長超25%,首次邁上千億級台階。今年一季度,產業營收同比增長20.5%,基本構建起覆蓋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創新發展體系,在人工智能芯片、計算機視覺、機器人等領域加快突破
產業“家底”
產業基礎
四川建有算力全球前十的國家超算成都中心,全省算力發展指數排名全國第7﹔有人工智能企業1300多家,其中成都“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競爭力”排名全國第6、“AI”成長指數排名全國第2
創新資源
四川作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兩院院士及各類專技人才數量居西部之首,有20多所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數量居全國第2
應用場景
四川有巨大市場,已積累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可為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應用提供廣闊試驗田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進入行業爆發期:從DeepSeek突破大模型訓練的算力壁壘,到宇樹科技讓四足機器人在全球“起舞”,從雲端算力,到終端應用……AI正以燎原之勢開啟科技突圍的新時代。
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明確要求“實施人工智能一號創新工程”,省政府更是將人工智能產業鏈列為全省重點推進的15條產業鏈之首,全力推動建圈強鏈。
抓住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之勢,6月19日,四川省經濟合作局、中國銀河証券、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產業金融專委會、上海伯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在成都舉辦四川人工智能產業投資洽談會,邀請包括算力、芯片、算力調度、大模型、應用等全產業鏈環節的國內代表性企業參會,借招商引資之力,推動資本與技術深度牽手,助力四川人工智能產業再向前一步。
火熱的態勢 政企合作步伐全面提速
DeepSeek實現用戶超1億,隻用了7天!當人們還在為此感到不可思議之際,過去短短幾個月,人工智能產業進入到又一個新階段: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32%,5月單月同比增長35.5%,實現持續爆發式增長。
火熱的態勢,在政企合作間體現得淋漓盡致——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知名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業,一直從事智能語音、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認知智能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究,致力於“讓機器能聽會說,能理解會思考”。
自2019年4月四川省政府與科大訊飛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來,雙方持續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國家級創新示范區建設,推動開展人工智能技術攻關和創新產品孵化。眼下,科大訊飛在川深耕人工智能的步伐全面提速。
就在5月,四川省政府與科大訊飛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將在行業大模型應用示范,工業生產和軟件開發等重點產業賦能,“AI+教育”“AI+醫療”“AI+水利”等融合應用,以及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左右岸企業落地等領域全面發力。“訊飛星火大模型全國軟件工程總部、訊飛星火一體機全國銷售結算中心、訊飛星火生態產業中心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將同步在川加快建設,著力匯聚科大訊飛生態企業,培育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產業集群。”科大訊飛智算業務部總經理劉嘯說。
搶灘布局人工智能領域,在四川人工智能產業投資洽談會上,與會企業代表紛紛釋放投資發展信號:上海迪信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計劃在全球布局2000家人工智能連鎖店鋪,重點銷售人工智能產品﹔成都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和成都高新區正聯合打造省級基座大模型——諸葛大模型,計劃未來3—5年內在川落地1000個有代表性的場景案例等。
資本也在加速向人工智能產業聚集。上海伯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劉研表示,半導體、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是其主要投資方向,目前公司已形成產業基金、並購基金、科創基金三大業務板塊,著力構建資本鏈、科創鏈和產業鏈,為科創企業提供資本賦能、數字賦能和產業賦能,“希望以本次投資洽談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資本與創新的對接,讓更多四川的AI企業獲得成長動力,讓四川成為人工智能投資的熱土。”
投資的信心 企業看中4個“關鍵支撐”
當前,業界普遍有一種觀點:2025年是人工智能應用元年,大眾的工作與生活將全面擁抱來自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
在這方面,四川全速推進建設:在3月舉行的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鏈產品發布會上,《四川省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鏈發展若干政策》發布,明確未來3年投入12億元,為企業提供好用、易用、充足、便宜的算力數據供給,其中單個項目最高支持2000萬元。
時隔兩個多月,一場高規格大會舉行:6月5日,四川舉辦提升領導干部應用AI人工智能能力系列講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出席,率全省3萬余名領導干部集中學習人工智能,進一步對外釋放四川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信心與決心。
“這一系列密集動作,除了要抓住並跟上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腳步,更得益於四川產業生態基礎支撐。”四川省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秘書長、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陳章說。
數據顯示,2024年四川全省人工智能產業營收超1300億元、同比增長超25%,首次邁上千億級台階。今年一季度,全省產業營收同比增長20.5%,基本構建起覆蓋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創新發展體系,在人工智能芯片、計算機視覺、機器人等領域加快突破。
抓住產業發展機遇的,還有企業。新華三集團是國內領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推介會現場,新華三集團副總裁張微表示,新華三將“雲、網、安、算、存、端”六大產品線中的雲公司和半導體公司兩大項目落地四川,重要原因在於四川能夠提供人才資源、水電資源、全產業鏈要素和充足市場四大“關鍵支撐”。
張微舉例,目前新華三在川員工接近2000人,其中60%以上來自四川本土高校。同時,四川作為全國“東數西算”節點省份,不僅形成了雅安、郫都、雙流、簡陽等一批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基地,同時還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充分保障人工智能項目的快速運轉。
不僅如此,四川具備全部41個工業大類產業基礎,對新華三而言,足不出川就能健全產業鏈體系,這種優勢可大幅降低企業在長遠布局和整體物流等方面的總體成本。
“最后一點,四川GDP中有2萬億元來自數字經濟領域。”張微介紹,目前新華三布局在四川的智算服務器裝機容量已超過10000P,到2027年底預計超過40000P,這給上下游人工智能企業發展帶來有力支撐。今年以來,截至5月,新華三相關大模型一體機已出貨超300台,其在川關聯產品產值超過4.5億元,預計全年大模型一體機以及計算板塊產值將達到8億元,“這就是大市場給我們帶來的實際價值。”
窗口的機遇 招商引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人工智能能對經濟發展起到多大促進作用?
投資洽談會上,中國銀河証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給出一組數據:預計2025—2035年,人工智能對全要素生產率(TFP)平均增速拉動1.3%左右,由此進一步推演出AI對GDP的拉動效應,即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對GDP額外拉動14.8%左右。隨著生成式AI加速發展,全球全自動化工作佔比50%的時間點,將從2050年提前到2035年。
在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競相逐力的當下,四川算力消費應用水平和行業應用水平較高,在人工智能產業鏈實現全覆蓋的同時,應用層多個細分領域也全國領先。“產業競爭實力總體處於‘期待者’梯隊。”章俊表示。
“會說話的數據”能夠更加真實和精准地反映四川人工智能產業的“家底”:從產業基礎看,四川建有算力全球前十的國家超算成都中心,全省算力發展指數排名全國第7﹔這裡有人工智能企業1300多家,成都“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競爭力”排名全國第6、“AI”成長指數排名全國第2。從創新資源看,四川作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兩院院士及各類專技人才數量居西部之首,有20多所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數量居全國第2。從應用場景看,四川有巨大市場,已積累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可為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應用提供廣闊試驗田。
劉研認為,四川作為我國西部地區創新高地,在智能芯片、工業機器人、計算機視覺等細分領域走在全國前列,涌現出一批極具潛力的科創企業,“這些高成長性企業,將引領四川人工智能產業加速爆發成長。”
會議現場,中國銀河証券副總裁羅黎明也積極拋出“橄欖枝”:“中國銀河証券願發揮現代投資銀行功能性作用,通過金融賦能,持續加大對四川人工智能產業的協同力度,注入強勁金融動能,助力人工智能企業在川安家落戶、發展壯大。”
“人工智能作為技術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產業,從初創孵化、成長加速、技術攻堅到市場拓展,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務。”四川省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四川正致力於打造國家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農業等多個重點領域推動AI技術的深度應用與產業化。未來,招商引資部門將繼續當好“服務員”“聯絡員”,以及外來企業投資四川的“首席服務官”,圍繞四川“15+N”重點產業鏈,為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為相關產業發展再添“一把火”。(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碧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