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門“熒光綠”到全域“安全網” 資陽安岳永順織密學生守護線

近日,資陽市安岳縣永順小學門口,身著“熒光綠”馬甲的志願者們准時出現,疏導人流車流。下課鈴響,近400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列隊走出校門,“叔叔阿姨們再見!”孩子們揮動小手,志願者們臉上洋溢著笑容。
眼前這默契又暖心的一幕,自去年起,每日都在永順鎮中小學放學時分上演。這支由鎮政府干部、派出所民警、社區干部和教師組成的護學崗,已成為家長眼中最安心的風景。當天,同學們即將迎來暑假,此次是本學期他們在校門口站的最后一班崗。
安岳縣永順鎮“護學崗”維護學生放學秩序。易奎西攝
“學生們的安全,是我們心頭一件實實在在的大事。”在永順鎮副鎮長袁素娟看來,這看似簡單的站崗執勤,實則是協調內外部力量,為學生筑牢常態化安全屏障。
守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安全,校內是重點,假期更是關鍵。近年來,為長效守護“未來花朵”,永順鎮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領域和特殊群體。
6月30日,面對已到來的暑假,永順鎮早早行動,精准對接資源。一方面,組織協調暑期返鄉的大學生,為鎮上的中小學生提供課業輔導和學習經驗分享﹔另一方面,在太和、常樂等村利用“童伴之家”,策劃7天伴讀活動。“目標就是讓孩子們假期有去處、有事做、有人管,減少安全隱患,也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袁素娟介紹。
假日期間,永順鎮將組織臨近水域的村(社區)加密次開展巡河工作,並設立警示標牌,預防暑假期間溺水事件發生。針對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特殊群體,鎮政府協調各村(社區)干部,建立了定期走訪慰問機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扶。
但對於尚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學生而言,僅靠主動守護無法形成安全保障閉環。如何讓孩子自覺研判周遭潛在風險?關鍵在於校園安全教育的深入開展。
安岳縣永順中學開展防溺水情景模擬。永順中學供圖
在永順初級中學,除了常規的法律講座、心理輔導,五四青年節期間,學生們在教師組織下自編自演的防欺凌節目,用同齡人的視角引發了強烈共鳴﹔體育課上,幾盆清水成了情景模擬的教具——學生們通過憋氣體驗水下窒息感,通過相互交流感受,將“遠離危險水域”的警示深深烙印在心中。“一次親身體驗、一次案例分享,勝過千言萬語的告誡。”永順初中安全辦副主任田顯玲老師介紹。
在安岳縣,為鄉鎮學生編織更密實的安全網,是普遍課題。永順鎮的探索,在於將“護學崗”從一個執勤點,擴展為覆蓋校內校外、學期假期的全域安全網絡。其核心是鎮政府主動擔當“連接者”,精准整合村(社區)、學校、家庭及返鄉學子力量,擰成守護孩子安全的主線。這條從校門延伸到村口的守護線,正成為安岳鄉村治理中一道溫暖而又堅實的底色。(易奎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