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飯碗”端得穩 西南油氣田以黨建融合激活上產“雙螺旋”

6月底,在川渝大地縱橫交錯的輸氣管網間,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以黨建為“紅色引擎”將“能源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的囑托融入血脈。當“七一”黨建節之際,這支能源鐵軍正以“黨建與生產雙螺旋攀升”的生動實踐,在增儲上產、技術攻堅、民生保障的火熱戰場書寫新時代的“紅色答卷”。
從重慶氣礦千萬方日產量的歷史突破,到川西北氣礦深地勘探的鏗鏘步伐﹔從蜀南氣礦“四核引領”的深度融合,到毛澤東主席視察隆昌氣礦紀念館的紅色傳承,西南油氣田以“黨建+生產”的雙向賦能模式,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能源保供的澎湃動力,用實干作答“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時代命題。
數據顯示,近年來,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產量年均增幅超15%,連續刷新歷史紀錄,在川渝大地書寫著新時代“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壯麗答卷。
黨建鑄魂破難題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這是西南油氣田各級黨組織在實踐中淬煉出的共識。面對頁岩氣開發“卡脖子”技術、老氣田挖潛增效、深地勘探等世界級難題,西南油氣田推動基層黨建“三基本”建設與“三基”工作有機融合,帶領基層黨組織積極探索、廣泛實踐,逐步實現融合工作從持續規范到質量提升再到鞏固深化的提檔升級。
生產一線。西南油氣田公司供圖
在重慶氣礦,創新推行的“黨建項目領辦”機制,建立了“黨委定題、支部領題、黨員解題”閉環體系,致力於以黨組織為“軸心”撬動技術突破。
據了解,由重慶氣礦黨委委員“揭榜挂帥”組建的突擊隊,在頁岩氣攻關、儲氣庫建設等關鍵任務中勇挑重擔,推動了天然氣產量連創新高。2023年,該氣礦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14.48%﹔2024年再增13.22%,創近10年開發增速新高。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黨建引領下的協同創新。如今,重慶氣礦構建“機關+基層”“企業+高校”“企業+地方”的“三個+”機制,聯合西南石油大學攻克致密氣開發難題﹔蜀南氣礦通過“產業鏈黨建共建”,與上下游企業聯建聯動,破解非常規氣田開發的技術與協調困境。
與重慶氣礦相比,川西北氣礦則聚焦“一超兩高六復雜”的勘探禁區,以“黨建+工程項目”模式驅動大探1井、深地川科1井等重大工程,刷新國內最深氣井紀錄,劍閣礁灘氣藏一次性投運成功,為“擴海增陸、建產50億”注入動力。
“面對川北地區一超兩高六復雜世界級復雜氣田,每一次技術攻關、每一方天然氣產出,都是對石油先輩精神的傳承與回應。”在雙魚石集輸總站,青年黨員、副站長侯曲帶領團隊上演了默默奉獻者的故事。
深化改革激活力
改革是國企發展的“關鍵一躍”,西南油氣田以黨建為舵,在深水區破浪前行。面對老氣田機構臃腫、人均勞效低等問題,重慶氣礦以“敢動奶酪”的魄力啟動“三定”改革。
川西北氣礦蒼溪天然氣淨化一廠。西南油氣田公司供圖
2023年,重慶氣礦將機構數量從51個壓減至38個,壓減比例達25.5%,定員編制壓減14.7% ,推動優勢資源向核心業務集中。改革后,管理體系扁平精干,運行效率大幅提升,人員結構更加優化,為后續改革筑牢根基。
人才是轉型的核心引擎。重慶氣礦構建“雙導師制”“階梯式選拔”“三個挂鉤”激勵機制,將技能傳承、創新成果與薪酬綁定,催生“大國工匠”培育者劉輝等標杆人物。2年內,35人晉升技師,380余項生產難題被攻克,20余名青年干部在土庫曼斯坦等國際能源合作項目挂職淬煉。
同時,川西北氣礦的“魚躍龍門”計劃同樣成效顯著。川西北氣礦通過以“魚躍龍門”鋪就成長賽道,以“雙軌並行”拓寬晉升空間,形成6名一級工程師領銜,200余名的科研、生產專業技術人員隊伍,讓人才“源頭活水”在創新實踐中奔涌不息。
而蜀南氣礦則打造“戰氣蜀南爭先鋒”品牌,建立班子、成員“雙軌制”及“1+N”指標評價體系,實施“選育管用留”全鏈條培養,出台《青年員工素質能力提升培養方案》,科學打造戰略性接替隊伍﹔青年黨員領銜項目榮獲2024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如今,黨建引領的改革與人才戰略,正轉化為西南油氣田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近年來,“高質量上產500億立方米”是西南油氣田“三步走”戰略最關鍵的第二步。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西南油氣田黨委召開工作部署會,發布務實舉措,明確攻堅任務,在科學制定“4+5”增產方案基礎上,首次把代表每一名員工、每一個單位的“N”融入其中,用“4+5+N”方案激勵全員共同打響這場戰天斗地、斬關奪隘的決勝之戰。
西南油氣田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何驍發出“千斤重擔人人挑”的號召,激勵全體干部員工拿出“目標不變、標准不降、力度不減”的工作干勁,全身心投入到攻堅沖刺的熱潮中,凝聚起干事創業、攻堅克難的磅礡力量。
能源溫度暖萬家
“能源保供是最大的民生!”西南油氣田將黨建責任延伸至千家萬戶。在冬供“主戰場”,重慶氣礦構建“黨建引領、多方聯動”矩陣,與地方政府、企業建立“日對接、周協調”機制,2023年冬供期間向川渝地區供氣47億立方米,日峰值近3900萬立方米仍實現“零停氣”,筑牢溫暖防線。
鄉村振興路上,重慶氣礦創新“消費幫扶+產業幫扶”模式。在重慶開州、永川等地投入500萬元修基建、辦展銷會,直播帶貨助農增收﹔為色達縣洛若鎮捐贈物資改善教育,推動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熱銷。
值得一提的是,員工福祉更是黨建“溫度”的刻度。重慶氣礦通過改善一線井站倒班房200余間,新建12個健康小屋,定期慰問老勞模、老八路,落實離退休待遇,員工滿意度達98%。蜀南氣礦的“戰氣奔流”文化品牌,更以《戰氣奔流》主題曲、紅色教育基地集群,讓石油精神浸潤員工心田。
如今,紅色基因的傳承,在毛澤東主席視察隆昌氣礦紀念館尤為鮮活。這裡年均接待超10萬人次,通過“工業研學”“小小解說員”等活動,將“天然氣要綜合利用”的囑托轉化為新時代的奮進動力,成為川渝地區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燈塔”。
紅村記憶。西南油氣田公司供圖
從深地探井的鑽機轟鳴,到鄉村振興的田間地頭﹔從黨員突擊隊的技術攻堅,到紅色教育基地的精神傳承,西南油氣田以黨建為“根”鑄魂,以生產為“脈”強基,將政治責任轉化為能源安全的堅實保障。在邁向“高質量上產500億立方米”的新征程中,這片熱土正以“黨建紅”引領“油氣藍”,為國家能源安全構筑永不褪色的鋼鐵長城。(房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