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集人文紀錄片《詩美成都》明起央視播出

千年詩韻,滿城風華。李白舉杯,杜甫尋花,薛濤制箋,東坡泛舟,放翁策馬……6月16日,由成都傳媒集團及旗下成都天府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六集人文紀錄片《詩美成都》啟播活動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廣電總局、北京師范大學、成都傳媒集團的相關負責人、專業人士及影片主創會聚一堂。據悉,《詩美成都》將於2025年6月18日-23日19︰22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紀錄頻道播出。
《詩美成都》以古代經典詩歌為核心,邀請著名作家阿來,相聲演員大山,音樂家馮滿天、賀蘭澤、張若水,詩人翟永明、歐陽江河、雷震,攝影家沈尤,蜀錦藝術家蘇舒等,尋找李白、杜甫、薛濤、蘇軾與陸游在蜀地生活的情感密碼,回到詩歌誕生的現場,連接貫通古今的詩意生活。
名家跨界尋詩蹤
解開詩聖、詩仙“成都密碼”
啟播活動現場,《詩美成都》總導演、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教授說,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的美學花園,成都又是有著豐富詩歌底蘊的城市。《詩美成都》力圖賦予古詩一種新詮釋、新表達,創造一種輕紀錄風格,輕盈、輕快、輕鬆。他認為,當下社會發展加速,AI、機器人突飛猛進,工作節奏快速旋轉,但3000年時光淘洗的詩歌經典依然像珍珠一樣代代流傳,滋養心靈,潤澤生活。
唐宋時期,音樂也是詩歌的載體。“對於一個古典音樂家來說,能夠有機會探訪李白足跡、詩歌誕生地,體驗非常美妙。”著名阮咸演奏家馮滿天在現場演奏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后如是說。
著名作家阿來多年來追尋杜甫的足跡,連續講杜詩20余場。在片中,他指出杜甫為成都定了文學的調性,沒有杜甫我們幾乎不知道怎樣言說成都。《成都物候記》正是杜甫詩歌的現代延伸,阿來用文字記錄了成都四季容顏的變遷。
著名詩人歐陽江河也來到現場,分享他的拍攝心得。他說,居住成都17年,熱愛蘇軾50多年,這次拍攝才知道成都是蘇軾的福地,他從這裡走向全國舞台。
著名相聲演員大山近年來迷上了中國古代詩詞,這次他從劍門關到成都,一路尋訪陸游的生活軌跡,發現陸游既是一位愛國詩人,也是品酒、賞花、美食高手,發現了陸游的B面。
著名詩人翟永明與薛濤同住一城,相隔千年,此次跟隨詩歌追蹤薛濤的腳步,登上古代籌邊樓,
她稱薛濤詩《籌邊樓》寫出了不同於男性的戰爭觀,表現出鮮明的女性意識。
來自業界和學界的專家紛紛發表觀點,高度稱贊《詩美成都》的創新與表達。
年輕化語態
帶來賦予新時代氣息的新的詩美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祝燕南認為,《詩美成都》跨越時空,不僅講了詩意成都,更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精髓。中國廣電聯合會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主任馬晶談道,影片以散文化的結構和詩意的表達,呈現文化傳承。
此外,國家廣電總局閱評組副組長、著名導演陳真強調了《詩美成都》的創新性,表示影片年輕化的語態能引發年輕人共鳴。廣電新視點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紀錄片網總編輯張延利認為《詩美成都》以創新形式、創共鳴、創教育模式的方式創新探索紀錄片高質量發展。
對此,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陳剛教授深表認同。在他看來,這部作品通過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與青年觀眾產生情感和生命的共情。
中國電視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胡智鋒教授指出,《詩美成都》貢獻了創新性的“三重穿越”:穿越時空、連接古今﹔穿越媒介,融合多種藝術形式﹔穿越生命,引發情感共鳴。他認為作品通過對成都詩意魅力的深度挖掘,帶來了賦予新時代氣息的新的詩美。
成都傳媒集團董事長,成都傳媒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母濤與《詩美成都》總導演張同道共同揭曉由莫言先生為本片的片名題字,與到場嘉賓共同見証了本次啟播的圓滿開啟。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澤登旺姆 主辦方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