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從“神舟鯤龍”到“故土河流”

中考語文試卷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2025年06月14日08:53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考語文試卷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中考生出發考試。

  6月13日,成都2025年中考語文、物理及化學科目已經結束。今年中考作文是啥?立意可以從哪些方面切入?語文試題又有哪些特點?成都市語文科目教師進行了解析。

  材料選取多樣、典型

  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

  “今年成都中考語文試題注重道德引領,凸顯學科特質,貼近社會生活,選擇適宜難度,這份試卷取材廣泛,類型多樣,巧妙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都市語文老師陳鵬表示,在文言文選材方面,突出誠信之道、修身之德,“神舟”“鯤龍”等材料,激發自豪之感。同時,名著中領袖人物對革命道路的追尋體現的愛國情懷,散文裡“蜿蜒流淌的河流”講述對故土的眷戀,成語考查中凸顯勞動者敬業精神。

  同時,這份試題也十分注重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在真實情境中考查學科思維,指向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其中,《朝花夕拾》的閱讀側重文學深度體驗﹔“為科技成果寫贊語”強調跨學科學習﹔作文可敘事、抒情、表達見解,提供多元寫作空間。

  此外,陳鵬表示,試題材料的選取具有時代性、典型性和多樣性,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基礎類題目聚焦科學發現、環境改善、校園生活、成渝文化互動﹔文學類作品閱讀表現對故土的眷念,記錄鄉愁﹔語言運用中“嫦娥”月球探測器等材料則關注科技最新成就,引領學生關注社會發展。

  作文立意付出與收獲

  引導學生“講真話、抒真情”

  成都2025年中考作文題目:主題為“關於成長”,材料裡有艾青的詩歌,“為了我們肯辛勤地勞作/大地將孕育/金色的顆粒”,以此為思考出發點,進一步思考自然法則裡蘊含的成長辯証法。

  本次作文題目應該如何入手?如何立意?石室中學(北湖校區)網班教師陳雅翾表示,中考語文作文命題依然關注未成年人成長的話題,啟迪學生在忙於眼前的成績時,也要看到長遠的目標對自己的激勵作用。

  作文題目引用了《艾青詩選》中的詩句,核心詞語容易得到:“勞作”“顆粒”直指“付出”與“收獲”主題,容易快速確定寫作方向。

  陳雅翾表示,還要注意對修飾詞內涵的深挖:“辛勤”凸顯付出時需持之以恆、全力以赴﹔“金色的”賦予收獲物質與精神雙重象征意義,這裡需要深化主題表達。

  審題時更要留心邏輯鏈條的構建:“為了”“肯”“將”三個關鍵詞明確了“付出”與“收獲”的因果關系,強調目標驅動、主動奮斗與結果回報,從這裡可見此題的良苦用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奮斗意識,強調從小樹立明確目標,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近年來,中考作文一直在引導學生需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注重對生活的觀察,不斷提高辯証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樣才能更容易在作文中“講真話、抒真情”。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魏捷儀

  受訪單位供圖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