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451件展品亮相“一帶一路”科技成果展

3D打印定制接骨 空中懸浮成像

2025年06月11日08:34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3D打印定制接骨 空中懸浮成像

  空中懸浮成像、AI機器狗、具身機器人……6月10日,在“一帶一路”科技創新成果展現場,來自全國的300多家企業攜451件展品集體亮相。

  本屆成果展包括四川廳廊道展區和西博城1號館展區。其中,四川廳廊道展區設置人工智能、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現代農業5個板塊,展示26件展品。西博城1號館展區設置四川館、重慶館、“一帶一路”國家館、重點省市館、四川市(州)館5個板塊,展示425件展品。

  “成都造”集中亮相

  在四川展館的生物醫療板塊,成都天齊增材智造有限責任公司的3D打印患者匹配式頜面接骨板前人頭攢動。“這款3D打印接骨板就像為患者骨骼定制的‘拼圖’,通過CT數據建模后,幾小時內就能打印完成。”區域銷售經理黃雪瑩表示。該產品是我國首個創新開發並取得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証的3D打印患者匹配式接骨板。黃雪瑩告訴記者,今年計劃在新加坡、吉爾吉斯斯坦落地相關合作項目。

  在成都展館,成都齊碳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公關負責人楊遷介紹,日前,公司作為核心技術提供方組成代表團,前往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開展友好訪問交流活動。齊碳科技攜帶自主研發的納米孔基因測序設備出訪,提供了最新一代基因測序平台與不同應用領域解決方案。

  “一方面,我們為吉爾吉斯斯坦援建醫院引入納米孔基因測序設備,並通過技術團隊開展涵蓋樣本採集、設備操作及數據分析全流程的實操培訓,助力當地生殖醫療健康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公司還為烏茲別克斯坦醫療機構提供納米孔基因測序技術支持,提升檢測可及性與准確性。”楊遷表示。

  前沿技術蓄勢待發

  “不用戴眼鏡就能看3D?太酷了!”不遠處,四川盛邦潤達的空中懸浮成像屏正在演示無接觸醫療操作:虛擬手術刀在空氣中劃出弧線,觀眾伸手即可調整3D器官模型的角度。“全球僅兩家企業掌握該技術,我們便是其中之一。”綜合部工作人員唐文潔的介紹帶著自豪,同時充滿期待——盡管設備已在國內不少城市的智慧醫院試用,但海外合作仍處於空白,“希望通過展會讓這項技術在東南亞智慧醫院建設或中東地區找到應用場景。”

  “這些產品可以用於檢測早期新生兒的聽力和視力障礙,盡早地避免更多問題。”成都展館內,來自巴基斯坦的中國-古巴神經科技轉化前沿研究聯合實驗室研究員Shahawar Yasir現場進行了操作展示。記者了解到,該“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由電子科技大學牽頭建設,不到半年時間已初步建成無創腦機接口技術鏈,在入睡困難干預等方面取得較好效果,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內產出有價值的新成果。

  四川展館內,一架型號為AE200的全國首個載客運輸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引來不少關注。四川沃飛長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活動負責人王懷林表示,將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集中展示沃飛科技的硬核實力與產品優勢,為后期產品出海打下堅實基礎。

  成德眉資組團出海

  在德陽展館,一座8萬噸模鍛壓力機微縮模型吸引了眾多參展商駐足。“這台‘大國重器’承擔著實現航空重要鍛件國產化的使命,支持了C919大飛機總裝下線、首飛驗証以及商業運營。目前,我們已和英國、美國、法國等10余個國家達成相關合作,加快推動中國高端裝備走出去。”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總監李濤介紹道。

  “我們為機場貨站提供‘零排放’運輸方案,未來希望借助成德眉資協同平台,讓更多‘四川造’機場設備走向全球。”眉山展館內,四川德鑫航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蔣庭中介紹,在成都雙流機場、天府機場航站,公司生產的新能源牽引車隨處可見。這些“四川造”機場設備已出口沙特、安哥拉等國家,累計銷售額近千萬元。

  “從都江堰平地到四姑娘山,全線跨越幾千米的落差,能設計出這種齒軌列車實在是太好了。”齒軌列車作為山地軌道交通的創新代表,即將開啟成都周邊旅游新模式,這也是資陽館內的焦點之一。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產品研發中心相關負責人馬帥介紹,截至目前,中車資陽公司已向亞洲、非洲、美洲等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1200余台機車,出口內燃機車數量位居我國第一,佔我國出口內燃機車總量的50%以上,其中90%以上產品出口至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陳秋妤 攝影 胥瑞可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