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就業公共服務為求職者“鋪路”

00后許欣怡去年大學畢業后,一直沒找到心儀的工作。聽說水貝AI夜校有珠寶直播新星培育計劃,她報名了電商相關課程,學習電商直播的中控操作、后台運營等內容。前不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水貝AI夜校見到了從事電商直播工作的許欣怡。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20條服務舉措,要求進一步健全均等普惠、功能完備、幫扶精准、基礎鞏固、數字賦能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專業化水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廣東省、四川省人社部門的多家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通過AI夜校、“幫幫攤”“技能照亮前程”等項目和行動,以政府補貼的方式,對求職者進行技能培訓和創業指導。
數字賦能就業公共服務
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水貝社區是全國最大、產業鏈條最完善的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區,對專業人才需求旺盛。2024年當地人社部門在水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就業驛站,成立AI夜校,有培訓意願的勞動者通過網絡報名即可接受免費技能和創業培訓。
“過去,我進行珠寶設計都是靠手工繪圖完成,看到水貝社區AI夜校有AI+珠寶設計和AI+短視頻剪輯課程,就過來報名,沒想到參加技能培訓,成了我職業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轉型。”珠寶設計師王秋媛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AI夜校學習后,由於從業經驗豐富,她受聘成為水貝AI夜校珠寶設計基礎課程的授課老師,同時,她主理的國潮珠寶首飾品牌“東曦”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多個就業崗位。
大學畢業生孟雨辰通過水貝AI夜校的培訓走上了創業道路。他注冊了自己的珠寶品牌,目前擁有一間25平方米的店鋪和辦公室。“我經常到夜校學習,創業導師提供政策解讀、開業指導、財稅法務等全方位咨詢和服務,對我開店的幫助非常大。”孟雨辰說。
《意見》中提出要強化數字賦能的就業公共服務方式,以需求場景應用為牽引,融合公共和市場數據,強化重點群體精准化幫扶、就業形勢智能化研判。
水貝社區黨委書記朱梅英表示,目前,社區已形成書記牽頭、網格員定期上門走訪、就業專員跟進落實的服務矩陣,通過“大數據+鐵腳板”收集、發布轄區企業的招聘信息。同時,通過職業技能培訓、職業規劃、就業推薦、創業孵化、跟蹤幫扶5個步驟,全鏈條跟蹤服務,助推就業創業。據介紹,2024年以來,水貝社區已有163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走上就業創業之路。
最近,水貝社區就業驛站舉辦了民營企業服務月直播帶崗招聘活動,共有31家企業提供1444個崗位,企業和求職者可享受“一站式”服務。
“三免”攤位服務殘障人士就業增收
四川省劍閣縣的王玉明右眼失明,離婚后重組家庭,一家四口靠丈夫打工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但她在“幫幫攤”項目中找到了人生轉機。
去年夏天,劍閣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縣殘聯推出“幫幫攤”項目,通過精准摸排聯系到王玉明。“剛開始我不相信有這種好事,感覺太幸運了!”王玉明說,劍閣縣人社局除了免費提供折疊貨架、精選貨源外,還安排專業導師手把手傳授經營訣竅。
來自四川幫幫攤商貿有限公司的導師昝旭東說,王玉明的筆記本上記滿了節假日爆款清單、學生客戶群體消費偏好,參加培訓時,她表現優異當選班長,帶領學員反復演練銷售話術。
結業次日,王玉明撐起了印有“幫幫攤”標識的帳篷,在校門口、小區樓下擺攤叫賣,銷售兒童玩具、服裝百貨、艾草制品等。她借助政府幫扶,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流動攤位經營得風生水起。如今,她在香江實驗學校對面開了一家“幫幫店”,增加了學習用品、DIY手工、飲料等貨品,旺季月收入可達4000元。
目前,王玉明不僅自己擺攤,還將店鋪引流線路、社群運營等技能傳授給“幫幫攤”項目中的新上崗攤主,在她的帶動下,劍閣縣已有12名殘障人士加入該項目。
“劍閣縣的‘幫幫攤’主都是零成本就業,政府通過統一規劃,把‘幫幫攤’做成免攤位費、免管理費、免稅收的‘三免攤位’,同時對接浙江的源頭工廠統一供貨,為首次取貨的攤主提供1000元的貨品補貼。”四川省劍閣縣人社局局長李必眾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縣已有185個“幫幫攤”和8家“幫幫店”,帶動300多人就業創業,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
構建技能培訓體系推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今年40歲的劉水金是一名整理收納師。之前,劉水金一直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孩子上學后她想找份工作。通過廣東省河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培訓信息,劉水金來到河源市鯤鵬職業培訓學校學習整理收納。通過培訓,她掌握了家居保潔、整理收納等基礎家政服務技能,並考取了整理收納師職業資格証書,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劉水金說:“職業培訓學校除了培訓技能外,還推薦就業。現在我成為一名月薪過萬的整理收納師,幸福感滿滿。”
據了解,河源市通過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動,不斷完善以行業企業為主體、培訓機構和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為基礎、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職業技能培訓組織實施體系。2024年以來,河源市共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1704人次。
鯤鵬職業培訓學校校長王龍介紹,近兩年,學校培訓人數總計近4000人,就業率達80%,學校與大型的家政平台、月子會所建立了深度合作,確保學員培訓后,可以到這些平台企業實習和就業。同時,學校與河源市源城區的6個街道兩個鎮街達成戰略合作,在源城區的8個社區設立了鯤鵬南苑家政基層服務站,解決培訓就業“最后一公裡”的難題。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省落實《意見》中加強求職就業、技能培訓等服務的要求,以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為牽引,加強政策支持、培訓賦能等公共就業服務助力,努力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桂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