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國際秀” 那叫一個絕

紋樣秀美的泰國傘繪、手繪的馬來西亞宋吉錦、華麗的阿爾及利亞陶瓷……5月30日,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五洲情會展中心,來自多國的非遺手藝人展示拿手絕活,吸引不少觀眾駐足參觀。
第九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首次設立“主賓國+主賓城市”機制,邀請馬來西亞作為主賓國,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馬來西亞檳城、泰國清邁、意大利巴裡作為主賓城市,共赴非遺之約。
會場入口處,人偶借著燈光的照射,在幕布上投下影子,起舞、奔跑、對壘,讓人想起中國的皮影戲。“中國很多地方有皮影戲,我想和中國的同行一起交流,了解他們怎麼傳承這項技藝。”來自馬來西亞的皮影戲表演者楊福成說,“皮影戲裡有很多寓言故事、傳說,在現代社會中依然有重要價值。”
再往裡走,馬來西亞檳城大旗鼓公會副秘書長黎維雄,以靈巧的身手為觀眾展示高難度的大旗表演。兩米左右的旗杆上端,系著不同顏色的旗幟。黎維雄先用手心維持旗杆的平衡向前行走,隨后迅速用手背接住旗杆,再接著是難度更高的用肘關節接住旗杆。一串高難度的動作贏得觀眾喝彩。
“這是縮小版本。我們在馬來西亞表演的原版旗杆長20米,值得去現場看。”黎維雄熱情地發出邀請。
聲音同樣是文化交流的媒介。清脆的哨音不時在會場回蕩,意大利巴裡藝術家維托·莫恰鼓起雙頰,吹奏起白色的陶制公雞形口哨。巴裡是意大利南部的文化中心,以陶器和紡織聞名,陶制公雞形口哨在當地是愛情、護身符和友誼的象征。維托·莫恰穿梭在展櫃之間,與興趣濃厚的觀眾合影。“中國也有豐富的陶瓷和紡織文化,我希望在這裡找到更多跨國的共鳴。”
觀眾母女士在泰國清邁展區前被色彩絢麗、大小不一的博桑傘吸引,細細挑選后購買了一把長30厘米的小傘。博桑傘手藝人維帕萬·奇瓦納羅姆雙手合在胸前道謝,隨后又投入下一把傘的制作。她用筆在調色盤上蘸足染料,在桑皮紙制成的傘面上點出一朵朵綻放的花瓣。“小孩子喜歡,老年人也喜歡,在我的家鄉,博桑傘獲得了全年齡段人們的關注。”
“各美其美”在會場中“美美與共”,跨越山海的心靈對話以非遺為起點,正推動不同國家的人們續寫友誼新篇章。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志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