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古雅成都

2025年05月26日15:25 |
小字號

成都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我的家鄉,我生於斯長於斯,直到上大學后才久居在遙遠的外省。對這座古都,我始終懷著深厚的情感。

古人總是臨水而居,所以古城之內多河流。流經成都的府河和南河都是長江支流,它們在城中繁華處匯集,接著穿城而出。兩河交匯處,合江亭的飛檐倒映在水面的波光裡,如一朵古色古香的並蒂蓮。夜晚在合江亭賞月,可見大街上車流的倒影蕩滌在深黑的清流裡。順著河水遠眺,一座金碧輝煌的仿古廊橋橫貫在遼闊的水面上。華麗的九眼橋像張燈結彩的畫船錨定在遠處,仿佛元夜的花市。

成都歷史悠久,留下了眾多古跡。

三國時期,劉備白帝城托孤,諸葛亮病卒五丈原,蜀人為表達景仰與追思,合武侯祠與漢昭烈廟為一體,成了君臣合祀祠廟。自明蜀王朱椿開始,歷代蜀地王侯多有修繕。武侯祠內紅牆青瓦,榕樹參天,廟宇幽深肅穆。石板路從雕梁畫棟的正大門起始,把二門、文臣武將廊、劉備殿、諸葛亮殿和三義廟連成了一條直線。由竹海紅廊,可通向漢昭烈皇帝之陵。出於對蜀漢英雄的敬仰,日日都有絡繹不絕的游人來此瞻仰。在成都的歷史遺跡裡,武侯祠最能體現這座七朝古都的厚重歷史。

安史之亂后,杜甫幾經輾轉,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邊的茅草屋定居。浣花溪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得杜甫在此寫下了一生中為數不多的風格清新明快的詩作。而今的杜甫草堂,保留了清代的格局,這座古典園林和浣花溪公園成為鬧市中一片詩情畫意的綠地。人們去草堂,是為了瞻仰詩聖,也為了從素湍綠潭與茂林修竹中感受天地靈性。

如果說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像典雅、蘊藉的雕塑,那麼位於武侯祠旁的錦裡,就如同一幅生動的畫卷,形象地把傳統的民俗風情展現給人們。錦裡是秦漢三國時期以織錦、售錦為主的一條街,現今成了一個匯集仿古建筑、園林景觀、商業街區於一體的休閑場所。成都是蜀錦的產地,早在西漢時期,蜀錦就流傳到了西域。到唐代,“錦城”的美譽名滿天下。杜甫曾言“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李白夸贊錦城“雲樂”。

另有一個著名的街區名“寬窄巷子”,原本是康熙年間清兵駐守的住所,巷子一共有三條,稱為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多年前這裡是傳統的居民區,如今煥然一新,成了人聲鼎沸的步行街。院落、酒吧、咖啡廳、餐廳、文創店、珠寶店、服飾店、茶商、酒商,應有盡有。寬巷子裡遮天蔽日的大樹、青灰底色的石路和雕梁畫棟的建筑,別有一番韻味。寬窄巷子位於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熱鬧非凡,吸引了眾多外地游客,也成為成都人日常休閑的好去處。

古有“揚一益二”,說的是錦官城物產豐饒、商業發達。今天的成都依然是西南經濟貿易中心,風採不輸當年。我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從小目睹了錦裡、寬窄巷子日漸繁華的變遷。近年,商業區太古裡拔地而起,成都國際金融中心的熊貓喜迎四方游客。然而與外地朋友說起成都,最想與他們分享的並不是作為大都市的繁盛,而是其獨一無二的文化,它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古雅與詩意。

(作者:劉一驕)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