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殲-10C” 探訪重點實驗室

“我從未來而來,感受四川的創新基因。”5月23日,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外的大屏幕上,AI主持人“小川”一亮相就吸引不少人的目光。當天,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暨蓉城科學之夜在這裡舉行。
本屆活動周以“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為主題,包括主會場啟動儀式、五大特色分會場、200余場配套活動。通過致敬科技工作者、科學實驗展演、主題展覽互動體驗等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展現科技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展示四川重大科技成果。
國之重器集結亮相
活動主會場室外的C位,留給了最近“火出圈”的殲-10C模型機。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人專程前來拍照打卡。除了殲-10C模型機,當天,國之重器“華龍一號”模型、氮化鎵量子光源芯片等諸多四川科技創新重大進展和成果集結亮相。
既能看,還能體驗。在活動現場,AI上“新”未來展區引來不少觀眾體驗。拿起手柄、對著屏幕中的地圖和操控界面,就可以模擬操控無人機。“就像原地‘飛’一樣,太好玩了。”體驗過后,成都市民楊紅大呼過癮。
“這是學院研發的洪武系列無人機操控訓練系統裝置。”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揚翼實驗室負責人李泓成介紹,目前團隊已和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達成合作,將設備用於無人機操控員日常訓練。
一旁,科大訊飛的聲控俄羅斯方塊、AI繪夢坊等游戲裝備,也吸引了不少人。不少觀眾體驗后感嘆:“這些游戲不僅好玩,還能讓自己了解更多AI相關知識。”
在“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互動展示體驗活動中,宇樹科技機器狗Go1、Go2亮相現場。魅客科創中心創始人余能強將一個機械臂放在Go2身上,有了“手臂”的機器狗立刻跑起來幫人端茶倒水。余能強介紹,這一機械臂的制作者是成都小學生,“這次活動帶機器狗亮相,不僅可以展示機器狗的更多應用場景,還能讓更多人了解到,創新離我們並不遙遠。”
數據顯示,2024年,成都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23位,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較2018年提高近6個百分點。
配套活動“全城聯動”
“3、2、1……”當天20時30分,隨著現場倒數聲響起,成都自然博物館門口“光躍行者”巨型氣膜亮起“科技之光”,四川科技館、成都電視塔、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等成都市地標性建筑同步亮起科技主題燈光。
“點亮‘科技之光’意味著活動正式開啟,接下來一周還有更多精彩紛呈的活動。”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科技活動周期間,將分別在成都高新區、金牛區、郫都區、雙流區、溫江區等地,設立“汽車科普嘉年華”“人人都是應急俠”“遇見科學 預見未來”“萬物共生 守護多樣之美”“嘿科技來了”等分會場,科普活動覆蓋科學、自然、應急、交通、醫療等領域。“市民不僅可了解汽車發展歷程和汽車技術革新,還可參與安全科普AR互動體驗、生存技能課堂互動等。”
重點實驗室開放、博物館奇妙夜……200余場配套特色活動同樣精彩紛呈,方便成都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全方位、近距離、沉浸式感受科技的“星辰大海”。其中,部分在蓉重點實驗室面向公眾開放,成都市級科普基地開放夜間探秘、延時服務等﹔“蓉城科學課堂”活動聚焦先進技術、生命健康等六大領域,面向青少年廣泛開展科學教育。(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段玉清 蘭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