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女安全宣講隊”走進村村寨寨

“大姐您好!我是金陽縣應急管理局的安全宣講員。最近氣溫驟升、氣候干燥,火災易發,我今天來給您講解一下該如何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
入夏后,四川涼山州金陽縣應急管理局“彝女安全宣講隊”忙著走村入戶,向村民講解日常生活中用電、用氣、出行、自然災害避險等方面的安全應急知識。
吉戈莫日牛帶隊在農村集市開展“雙語”安全宣講。涼山州應急管理局供圖
金陽縣地處大涼山深處金沙江畔,彝族群眾佔全縣人口的80%左右。受地理因素、人文風俗等條件的制約,當地安全生產宣傳曾面臨諸多困境,如何讓安全應急知識走進群眾一度成了難題。
為確保安全應急宣傳的觸角延伸到彝族群眾聚集的地方,金陽縣應急管理局決心組建一支精通彝漢雙語,又懂應急業務的骨干宣傳隊伍。經過層層選拔,2023年5月,金陽縣第一支“彝女安全宣講隊”正式成立(以下簡稱“宣講隊”),她們身著彝裝,手拿安全應急宣傳畫冊,穿梭於彝寨間,漢語和彝語流暢切換。
“房屋搖晃不慌張,不跳不扒樓和窗。先護身體少受傷,桌下牆角好地方……”宣講員吉戈莫日牛創作了彝語安全應急宣傳順口溜,解決了安全應急知識宣講不接地氣的問題。
在創作彝語安全應急宣傳順口溜時,吉戈莫日牛多次走訪當地的民謠老師,虛心請教。在彝族民謠老師木牛的指導下,她將枯燥的安全應急知識轉化成朗朗上口、簡潔明了、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上節奏,教給彝族群眾,讓安全應急知識更便於傳播。
吉戈莫日牛帶隊在村民阿牛日坡家入戶開展“雙語”安全宣講。涼山州應急管理局供圖
“防火、防汛、保安全,每個村寨有每個村寨的地理特點,也存在不同的安全隱患。比如,在對坪鎮,我們唱的歌謠就以防汛為重點,採用的是對坪口語表達方式。”吉戈莫日牛說,其他宣講員也通過自己的方式創作出不同的宣傳作品。她們互相交流,在各種靈感的碰撞下不斷創新安全應急宣傳方式。
“那天經過羅木阿瑪(彝語,意思是:老奶奶)家時,她握著我的手,硬塞給了我一袋玉米,我也忍不住抱了她。”宣講員詩微說,“對有些獨居老人來說,我們不僅宣講安全,也傳遞愛心。”村民聽了她們的宣講,不僅學到了安全應急知識,也對宣講員產生了感激之情。為了讓老奶奶和更多群眾真正聽得懂防汛知識,她們也會帶上了紙筆,一邊用彝語解釋,一邊在紙上畫圖,標出汛期來臨時,哪些地方是危險區。
截至目前,“彝女安全宣講隊”已完成多種形式的宣講活動3000余場,發放各類安全宣傳手冊2萬余份,覆蓋10萬余人。下一步,宣講隊把宣傳重點放在企業和學校,將宣講員獨創的各類宣傳好做法推廣到安全生產一線和校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