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現代化的四川雅安樣本

“游客失足受傷,趕緊聯系救援隊伍!”日前,在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一場山地救援實戰拉動演練展開。演練模擬了一名游客在夾金山游玩時不慎失足受傷,失去行動能力,急需救援的場景。
“無人機發現目標,右下方山溝有藍色衣物。”在無人機的幫助下,消防救援大隊迅速找到“被困人員”。確認“被困人員”身體無受傷后,救援人員利用繩索系統緩緩下降至山溝底部,將其小心地安置在擔架上,並用固定帶進行安全固定。隨后,他們借助繩索和人力協作,將擔架平穩地抬升至平穩的路面,沿著預定路線將“被困人員”安全轉移至山下。
消防救援隊伍進行救援演練前的工作安排。肖瑤攝
此次拉動演練,堅持“貼近實戰、快速反應”的原則,以“強化綜合應急救援能力訓練,提升整體作戰實力”為目的,檢驗戰區消防隊伍指揮調動機制、指揮機構組成、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編成以及自我保障和現場救援實戰能力,進行全要素、全過程演練。
“別慌張,調整好呼吸,我們立刻趕來。”接到任務指示后,寶興縣消防救援大隊立即搜集相關現場情況資料,掌握天氣狀況、海拔高度、行動電話及無線電台可通訊區域、山區水源狀況,並攜帶無人機、救援擔架、繩索、拋投器等山岳救援裝備對“被困人員”實施救援。
消防救援隊伍正在進行救援演練。肖瑤攝
整場演練緊貼地域實際,著眼實戰需求,設置了多個模擬場景,包括現場評估、制定救援計劃、人員分工、無人機搜索、隊員勘察、人員搜尋、現場急救以及傷員搬運等項目,救援行動緊張有序、科學高效,不僅達到了以演筑“安”、以練“促”戰的預期效果,更展現了寶興革命老區薪火代代相傳、應急精神歷久彌新的形象。
消防救援隊伍正在進行救援演練。肖瑤攝
“十四五”期間,雅安積極探索“基地+隊伍+科技+機制”模式,統籌推進黨建引領下的市縣鄉村組“五位一體”基層應急隊伍試點建設,逐步形成“統一指揮、梯次布局、專兼結合、高效協同”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96個鄉鎮(街道)全覆蓋設置應急管理機構,市、縣兩級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完成組建,實行局隊合一。
消防救援隊伍正在進行救援演練。肖瑤攝
在市、縣兩級“1+33+N”應急預案體系基礎上,雅安完善制定地震、地災、防汛、森林草原防滅火等各類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應急處置預案。建立風險會商研判預警、信息資源共享、應急救援區域聯動和軍地協同等工作機制,較大及以上地震應急救援行動方案在全省推廣。
不僅如此,雅安以“戶戶響人人響”平台“雅安隨手拍”為依托,實現對山洪危險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等高風險區域全覆蓋監測預警與指揮調度﹔建立了“群眾發現、鄉鎮解決、部門支撐”工作機制,創新探索“雅安路徑”。
消防救援隊伍正在進行救援演練前的工作安排。肖瑤攝
值得關注的是,全國首部地級市層面自然災害應急避險法規《雅安市自然災害應急避險若干規定》已正式實施,“8+30+N”應急避險體系建設有序推進,市縣鄉村四級跨區域防汛聯防聯控機制、防汛“一對一”包保責任制全面建立,建成市級儲備庫1個、中心儲備庫8個、片區儲備庫30個、鄉鎮儲備點66個,儲備救災物資47萬余件。
如今,四川省已建成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預警系統(一期),接入氣象、水位、風險普查等數據,省級架設智能視頻監控設備993台,部署火險因子綜合監測站755台,全省災害事故監測感知能力有效提升。(朱虹 肖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