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超60天 成都人推窗見雪山 為何成常態?

最近一段時間,成都人的朋友圈被雪山與城市的同框照“刷屏”——從龍泉山巔到錦江之畔,無數“追峰人”用鏡頭記錄下驚喜:西嶺千秋雪穿越雲層,與城市的天際線完成年度“初逢”。
資深觀山愛好者張巍5月5日清晨6點多登上家中樓頂,靜候雪山現身。前一晚,由於成都經歷了一場雷雨大風天氣,他憑借多年的觀山經驗,推測第二天會放晴,有望看到雪山。
“起初雲層較厚,但7點半左右雲霧漸散,大雪塘、幺妹峰依次露面。”張巍在樓頂拍到“成都第一峰”大雪塘金光閃閃的照片,他未察覺到自己也悄然入鏡——在“成都遙望雪山”微信群中,一位群友用無人機拍攝的畫面裡,張巍渺小的身影與遠處連亙的雪峰山脈形成鮮明對比。“這是我為數不多與雪山同框的照片,這份被雪峰環繞的幸福,是一種生活的饋贈。”
據他統計,近幾年,成都市區一年中的觀山天數年均超60天,意味著在成都每年有1/6的時間可以在市區看到雪山。
觀測點位覆蓋全域 雪山美景“破圈”成都
“今天的大雪塘非常壯觀,一開始雪山猶抱琵琶半遮面,最后雲層在8點多完全散開。”7點左右,張巍在位於郫都區的家中樓頂上用鏡頭定格下宏大的景象——海拔5353米的“成都第一峰”大雪塘完整顯露,與雲霧半掩的幺妹峰、光光山共同勾勒出天際線。
“雖然幺妹峰沒完全露出來,但今天(5月5日)在成都很多區域都能夠觀測到雪山,尤其是大雪塘十分壯觀。”張巍說,“以前大家經常懷疑成都西邊看到的是不是雪山,甚至認為是海市蜃樓或者PS的照片。但隨著愛好者群體持續地拍攝和科普,尤其是大多數市民親眼在成都看到雪山后,這些質疑和爭論逐漸消失了。”
張巍回憶起2016年7月14日所觀測到的盛況。他難掩激動地表示,“那天整個成都市都在紅霞裡‘沸騰’,西邊的邛崍山脈至龍門山脈200公裡山峰剪影清晰可見。”他說:“這場刷爆朋友圈的‘火燒雲’,讓成都市民首次大規模見証西部的綿延雪峰。爭辯已久的在成都能否看到雪山的話題,終於有了確切答案。”那天之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雪山觀測行列。
觀山組織“在成都遙望雪山”的人員數量迎來增長爆發期——從最初的不到30人,發展到如今近5000人的規模,平均每年新增約500人。
張巍表示,近年來,在成都觀測雪山的天數總體呈上升趨勢,從2017年的58天攀升至2024年的62天,觀測點位也從最初成都西部的幾個區(市)縣,擴展至成都全域。
2024年,貢嘎雪山和四姑娘山幺妹峰分別被觀測到13次和35次,均刷新歷史紀錄。“除成都以外,在資陽、資中等地,也有群友拍到了幺妹峰等知名雪峰的照片。”張巍說。
城市天際線碰撞雪峰 獨屬於成都人的通勤驚喜
成都位於四川盆地邊緣,四周被邛崍山、龍門山、岷山與龍泉山脈環抱。據觀山、攝影愛好者的不完全統計,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成都目視范圍內可以看到至少有上百座雪山,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可以在市區遙望7000米以上雪山的千萬人口城市。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成都成為觀山愛好者的天堂。張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成都地處平原與橫斷山脈的交界處,海拔落差極大。“從成都平原的500多米海拔,到橫斷山脈的7000米級雪山,這種巨大的海拔落差,讓雪山顯得格外壯觀。”
此外,成都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改善,空氣質量和能見度逐年提升,這也為觀賞雪山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據張巍統計,近幾年,成都市區一年中的觀山天數年均超60天,意味著在成都每年有1/6的時間可以在市區看到雪山。
張巍認為,成都的雪山景觀,不僅豐富了市民的生活,也為城市增添了獨特的文化魅力。“從千古名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到如今的‘推窗見雪峰’,雪山是成都的自然之約。它提醒我們,即使在現代化的都市中,我們依然與大自然緊密相連。”
成都的雪山景觀,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它所帶來的“情緒價值”是張巍特別看重的。“清晨和傍晚是一天中觀測雪山的最佳時刻,而這正是大多數人的通勤時段。想象一下,在上下班的途中,城市的天際線遠處矗立著壯麗的雪山,這無疑為大家單調的通勤之路帶來額外的驚喜。”
張巍進一步解釋稱:“當我們仰望雪山時,會意識到自己只是大自然中渺小的一部分。這種感受能促使我們更加珍惜身邊的自然環境,也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讓那些匆忙的腳步和緊張的心情得到片刻的舒緩。”
發布《在成都遙望雪山數據報告》
生態環境改善“托起”雪山奇觀
張巍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2008年碩士畢業后回來發展。2010年國慶節期間,張巍在家中打掃衛生,偶然瞥見西邊天際線上的幾座雪山輪廓,他順手拿起舊數碼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刻。未曾想到,這張畫質普通、取景隨意的照片,竟成了他與雪山故事的開端。
“當時完全不清楚山峰的具體名稱,隻覺得遠山的身影很美。”張巍回憶道。此后,他開始留意成都西邊的雪山,用鏡頭記錄它們的四季變幻。
隨著對雪山的了解逐漸加深,張巍萌生了系統整理成都周邊雪山資料的想法。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雪山愛好者一起,通過不斷拍攝、交流和考証,梳理出成都周邊雪山的分布、海拔和特征,連續多年發布《在成都遙望雪山數據報告》。
生態環境的穩步改善,使得雪山在成都上空的清晰“現身”愈發頻繁。近年來,成都大力實施大氣污染治理,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發展,為雪山觀測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據統計,2024年成都空氣質量取得顯著改善,PM2.5濃度降至歷史最低,優良天數明顯增多。全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第52位,同比提高39位,達到歷史最高排名。
隨著生態環境治理進入精細化階段,張巍等人長期積累的雪山觀測數據得以發揮出新的價值。他們將自身收集的雪山觀測資料與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記錄的氣象數據相結合,為市生態環境局2023年上線的“看雪山”小程序提供了有力支持。據悉,該小程序的“雪山指數”預報模型,基於成都市空氣質量數值預報系統,融合雲覆蓋、相對濕度、能見度等多維度數據,能夠實現對雪山觀測的定量化預報。
“通過‘看雪山’小程序,我們能夠更便捷、更准確地在成都捕捉到雪山美景。讓每一位普通人,都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座城市被雪山環抱的美好。”張巍說。(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