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滑翔、攀岩、射箭、溯溪、漂流、露營……

去“黃浦江源片區”運動起來

陳毛應
2025年05月12日09: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游客體驗滑翔傘飛行。
  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浙江省安吉縣與繁華都市上海相距200余公裡,兩地共飲一江水。1999年,上海市地理學會組織專家探源考証發現:流入黃浦江的水70%來自太湖,太湖70%的水來自苕溪,苕溪70%的水來自西苕溪,西苕溪70%的水源於龍王山。因此,學界有觀點認為,上海黃浦江的發源地是浙江安吉龍王山。

  此后,“黃浦江探源游”成了上海人出游的熱門選擇,也帶動安吉旅游進入發展新階段。

  位於安吉縣西南部的杭垓、報福、章村三鎮,區域面積522.6平方公裡,龍王山橫臥其間,兩座大型水庫如兩顆綠色明珠鑲嵌其中。2年前,安吉縣設立“黃浦江源片區”,杭垓、報福、章村三鎮開始組團發展,結束過去各自“小打小鬧”的旅游開發局面。依據三鎮地形差異和環境特征統一規劃、管理,實行整體性謀劃,差異化開發,多業態布局。如今,直升機游、滑翔傘體驗、古道尋幽、鄉村騎行、攀岩、射箭、漂流、溯溪、露營、滑雪等新玩法層出不窮,自然教育研學游、鄉村度假康養游、畬鄉風情體驗游、實景寫生創作游成為熱門產品。該片區成為安吉文旅產業新增游客人次最多、旅游收入增幅最快、帶動效益最好的一匹“黑馬”。

  站在山巔,目視前方,沿草坪一陣助跑后,往懸崖下縱身一跳,人頓時如同雄鷹展翅一樣,隨風躍起,遨游在天際,俯視身下,萬頃竹海,綠浪翻滾,平靜的水面,倒映著蔚藍的天空和潔白的雲朵,美景如斯。

  上海游客張帆,把自己體驗滑翔傘飛行的視頻分享到自媒體后,觀看量、點贊量迅速增長。昔日寂靜的報福鎮銅鑼山滑翔傘飛行基地,也因這個視頻引來眾多“嘗鮮者”,每天前來學傘、跳傘、觀看的游客排起長龍。

  為將滑翔傘業態做得更大,去年,總部設在北京的“寰羽飛行”到此落戶,建設集輪式動力滑翔、無動力滑翔、運動飛機、蜻蜓飛機、熱氣球等多類多型飛行器運動基地。整個片區現有6個起飛點、5個降落點,能最大程度滿足不同風向、風速和氣流對飛行的要求。

  漂流是一個傳統的嬉水項目,位於杭垓鎮大坑村的“龍出沒”大峽谷漂流做出了新意。游客乘小火車沿懸崖邊行駛,前往起漂點,途中可邊聽峭壁間的呼嘯風聲,邊欣賞美景。全長2.8公裡的漂流水道裡,總落差達128米,最大落差6米,2米以上落差12處,設有蛟龍得水、群龍戲水、翼龍點水、神龍擺尾、龍游曲沼、盤龍入海、龍騰四海等17道不同關卡,游客坐在皮劃艇中,開啟一場冒險之旅。除了漂流項目中常設的激流段和靜水區,“龍出沒”大峽谷漂流還設置了60米長的全息星空隧道,進入隧道,潺潺流水在皮劃艇下蜿蜒,兩側怪石嶙峋,在絢爛燈光的勾勒下,頭頂燈串似繁星洒落,又像銀河倒挂,令人目眩。

  離開漂流點,隻見不遠處瀑布從一座天橋垂下,似一幅晶瑩剔透的水帘,瀑布下有幾間不起眼的平房。這裡原是一座廢棄的小水電站,被一上海客商改造成“外灘5號”咖啡館,入內,座無虛席,電站的整體結構以及發電機組成了獨特的裝飾,裸露的紅磚牆面,配上復古皮沙發,混搭感強烈。蘇州游客劉大偉開車2小時前來,隻為到深山裡這間咖啡館喝一杯咖啡。“咖啡館到處都有,但這裡有仙境般的環境和獨特的浪漫,帶來的愉悅感是不一樣的。”劉大偉說。難怪,這間小小咖啡館的銷售紀錄不斷刷新。

  海拔600米的萬石塢露營公園,被3000畝原生態山林環繞,200畝主營區南北縱貫,溪流四季不斷,營地分山林、溪邊、山頂和梯田區域。營員江一娜說,在山頂懸崖區營位上放眼望去,雲霧從腳下升騰,仿佛人在雲端。

  章村鎮章裡攀岩區裡,一群攀岩愛好者正在未經雕琢的陡峭岩壁上奮力向上,盡顯矯健與力量之美。

  鄉村景色美,大賽陸續來。去年以來,黃浦江源片區先后承辦了全國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全國射箭總決賽、長三角自然岩壁挑戰賽等27場賽事,吸引游客480萬人次。

  佔地100多畝的黃浦江源國家級射擊射箭基地,由閑置學校改建而成,左上右下排列的兩片射箭基地能同時容納300人參賽。自去年初改建完成以來,已有國家級、區域級和省級7場射箭精英賽、總決賽、錦標賽在此舉辦,吸引了4萬多人前來比賽、觀賽、研學、陪練。

  今年3月1日,越野跑、滑翔傘、騎行、青少年射箭隊、籃球隊等25家戶外運動俱樂部在黃浦江源射擊射箭基地集結,3月29日,2025安吉黃浦江源騎游大會鳴笛開賽,涌動的人流在山野間躍動著運動與自然的交響。從政府主導到民間共創,從大型賽事到常態化俱樂部運營,黃浦江源片區闖出一條以戶外運動為特色、“以賽促旅”的新路。

  游客到,農民笑。和村通村公路沿線有17間上世紀村集體建設的房屋,這裡也是賽事必經之路。頭腦靈光的村民李業會看到商機,去年競標奪得一間閑置房賣燒餅。表面金黃、內糯外脆的燒餅,居然成為客人的“心頭好”,常常“一餅難求”。傅露娜嫁到和村,原在縣城開了一家咖啡館,現在回村開了連鎖店,還帶來快遞小哥,現煮現賣現送。村民榮珍則發揮自己的老廚藝,用一桌桌地道土菜“征服”客人的味蕾。住在對面的農民看到路這邊紅火的生意,或把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或開設特產店,曾經寂靜的山村就這樣沸騰起來。

  報福鎮報福村村民李熒,從小隨父母在上海闖蕩,家鄉的出彩出圈吸引她“鳳還巢”。結合報福長壽文化,李熒做起長壽面,去年賣出1000多萬元,今年又投資建設南希南哇啦哇啦親子農場等3個項目。好風景好前景,也吸引“外來客”。上海游客施侃和妻子干脆留下,在深溪村開了一家火鍋店和一家咖啡館,當地的消費業態日益豐富起來。

  滑翔、攀岩、射箭、溯溪、漂流、露營……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黃浦江源片區”,在綠水青山間感受運動的活力,也讓當地人收獲發展的紅利。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