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亮相聯合國 為什麼是川茶?

4月25日,持續了10天的第十六屆聯合國中文日系列活動在紐約總部落下帷幕。活動期間,四川手工制茶傳承人楊俊成攜達州富硒茶“蘭妃印象私房茶”第三次亮相,以茶藝展演和專題論壇分享向世界傳遞中國茶文化底蘊。
“三次受邀出席聯合國,源於川茶悠久的歷史文化沉澱和川茶絕佳的品質。”剛剛回到成都的楊俊成接受採訪時說,受到聯合國青睞是在12年前的2013年,成都全球財富論壇期間,一群參訪的聯合國官員在寬窄巷子偶遇楊俊成現場制茶。當工作人員將“蘭妃印象”品嘗茶遞到他們手中時,這群見多識廣的外交官竟在盲品中一致認定:“這是嘗過最具生命力的茶之一。”
時任聯合國官員詹姆斯·卡特回憶道:“當茶湯滑過舌尖,仿佛看見雲霧繚繞的巴山茶園,感受到東方哲學中的天人合一。”這份意外贊譽開啟了一段茶緣佳話。2016年第七屆聯合國中文日,楊俊成便首次受到邀請攜傳統手工炒茶鍋亮相,成為唯一在聯合國現場制茶的匠人。他遵循祖傳“三炒三揉”古法,將海拔千米野生古茶的醇厚展現得淋漓盡致,被組委會授予“聯合國中文日唯一指定茶品”。
2017年,他又再次受邀第二次出席聯合國中文日,帶去專為女性定制的“女士茶”引發“爭搶式品鑒”,獲頒“最佳茶禮推廣獎”。
今年第三次受邀,楊俊成帶去了“熊貓水仙”“翡翠雪露”等八大創新品類,通過AR技術還原唐代煎茶法,讓外交官們頻頻點贊,並贊嘆:“這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
“肯定”的背后,源於楊俊成對品質的極致追求。他告訴記者,其制茶遵循三大鐵律:僅採海拔千米以上野生古茶樹,每年僅採摘一季,每片茶葉經36道手工工序。同時,為守護生態本味,他拒絕機械加工,堅持用祖傳銅壺現炒現制,讓茶葉保留“海拔1200米的陽光味道”。
從成都寬窄巷子的偶遇,到三度亮相聯合國,楊俊成用三十年堅守証明:中國茶不僅是飲品,更是承載東方智慧的文化使者。
當長嘴銅壺的弧線劃過聯合國大廳,世界正通過一片茶葉,讀懂中國文化的深邃與包容。(王星)
來源:四川觀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